投稿

二年级民族团结小故事(二年级民族团结小故事20字)

极目风水 37 0

民族团结的经典小故事

“56个民族,56支花,56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歌唱出我国大民族的国情和56个民族团结统一的美好景象。在历史的发展中,民族不断统一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过程中,有很多关于民族团结的小故事发生。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民族团结的经典小故事(精选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民族团结的经典小故事 篇1

王昭君,名嫱,字昭君。西晋时,为避司马昭之讳,改称明君。西汉晚期生于南郡兴山县(今湖北省秭归县)。因聪慧丽质,汉元帝时入宫为待诏。

西汉晚期,汉王朝和匈奴停息了长期的战乱,恢复了和亲关系。汉元帝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西汉王朝答应匈奴呼韩邪单于的要求,同意王昭君出塞和亲。从此出现了汉匈和好、民族和睦相处的局面,受到历代人民的称赞。

王昭君自愿出塞,远嫁异族,表现了一个弱女子不顾边塞荒凉,不畏北地风寒和毡帐之苦的非凡胆识和勇气。昭君出塞和亲,是当时汉匈双方政治上的一件大事

昭君出塞后60年,是汉匈和睦相处的60年,也是包括呼和浩特地区在内的整个漠南和平发展的60年,出现了牛马布野人民炽盛的繁荣景象。饱经战乱之苦后享受了60年和平生活的汉匈各族人民,深深地爱戴着王昭君。

民间传说,昭君原是天上的仙女,下嫁呼韩邪单于。她出塞时,和呼韩邪单于走到黑河边上,只见朔风怒吼,飞沙走石,人马不能前进。昭君款款地弹起了她所带的琵琶,顿时狂风停止呼号,天上彩霞横空,祥云缭绕,地下冰雪消融,万物复苏。

一会儿,遍地长满了鲜嫩的青草,开遍了绚丽的野花。远处的阴山变绿了,近处的黑水澄清了。还飞来了无数的百灵、布谷、喜鹊,在她(他)们头顶上盘旋和歌唱。单于和匈奴人民高兴极了,于是就在黑水边定居下来。

后来,王昭君和单于走遍了阴山山麓和大漠南北。昭君走到哪里,哪里就水草丰美,人畜两旺。在缺少水的地方,昭君用琵琶一划,地上就会出现一条玉带般的河流和片片绿茵茵的嫩草。昭君还从一个漂亮的锦囊里取出五谷种子,撒在地下,于是就长出了五谷杂粮。

昭君去世时,远近的农牧民纷纷赶来送葬,他们用衣襟包上土,一包一包的垒起了昭君墓。传说昭君墓一日三变,晨如锋,午如钟,酉如枞。就是说,昭君墓早晨犹如一座山峰,中午犹如一座鼎钟,黄昏时犹如一棵鸡枞(伞菌科圆锥形菌纲植物)。

王昭君是民族团结友好的象征,她的功绩也得到后世的尊重。

民族团结的经典小故事 篇2

在中国历史上,有不少以公主或宗室女下嫁蕃邦国王和亲的事例。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远嫁吐蕃,便是和亲情况的典范。在她的影响下,汉藏两族的友谊有了很大的发展,所以,今天人们把文成公主誉为最成功的女外交家实不为过。

唐太宗贞观12年,松赞干布率吐蕃大军进攻大唐边城松州,唐太宗治理下的唐朝正值国富兵强,于是派侯君集督率领大军讨伐。大败吐蕃于松州城下。松赞干布只好俯首称臣,并对大唐的强盛赞慕不已,他在上书谢罪的同时,还特向唐廷求婚。

唐太宗经过一番考虑,决定答应他的请求,于是在宫中选定了一个通晓诗书的宗室之女,封她为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原是唐太宗一个远亲李姓王侯之女,自幼饱读诗书,她虽然对遥远的吐蕃心存疑虑,却又充满了对新奇的向往,因而也就应允了。

经过两个多月的准备,于贞观15年隆冬,一支十分可观的送亲队伍,在礼部尚书江夏郡王李道宗的率领下,护送文成公主前往吐蕃和亲。这支队伍,除了携带着丰盛的嫁妆外,还带有大量的书籍、乐器、绢帛和粮食种子;组成成员除文成公主陪嫁的侍婢外,还有一批文士、乐师和农技人员,几乎就象一个“文化访问团”和“农技队”。

唐太宗深谋远虑,觉得只有千方百计地对他们从经济和文化上予以协助,使吐蕃在潜移默化中感激和追随大唐。文成公主实际上就是肩负着这项和睦邦交的政治任务而远嫁,这支送亲的队伍也是前去协助她完成这项使命的。

唐朝文成公主嫁给藏王松赞干布的故事,流传1000多年了。汉藏联姻促进了民族团结,特别是对藏族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当时汉族的纺织、建筑、造纸、酿酒、制陶、冶金、农具制造等先进生产技术,以及历法、医药等都陆续传入了藏族地区。同时,汉族也吸收了不少藏族的文化。

民族团结的经典小故事 篇3

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孝文帝决心把国都从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迁到洛阳。

为了这个,他怕大臣们反对迁都的主张,先提出要大规模进攻南齐。有一次上朝,他把这个打算提了出来,大臣纷纷反对,最激烈的是任城王拓跋澄。

孝文帝很恼火说:“国家是我的国家,你想阻挠我用兵吗?”拓跋澄反驳说:“国家虽然是陛下的,但我是国家的大臣,明知用兵危险,哪能不讲。”

孝文帝想了一下,就宣布退朝,回到宫里,再单独召见拓跋澄,跟他说:“老实告诉你,刚才我向你发火,是为了吓唬大家。我真正的'意思是觉得平城是个用武的地方,不适宜改革政治。现在我要移风易俗,非得迁都不行。这回我出兵伐齐,实际上是想借这个机会,带领文武官员迁都中原,你看怎么样?”拓跋澄恍然大悟,马上同意魏孝文帝的主张。

公元493年,魏孝文帝亲自率领步兵骑兵三十多万南下,从平城出发,到了洛阳。正好碰到秋雨连绵,足足下了一个月,到处道路泥泞,行军发生困难。但是孝文帝仍旧戴盔披甲骑马出城,下令继续进军。

大臣们本来不想出兵伐齐,趁着这场大雨,又出来阻拦。孝文帝严肃地说:“这次我们兴师动众,如果半途而废,岂不是给后代人笑话。如果不能南进,就把国都迁到这里。诸位认为怎么样?”大家听了,面面相觑,没有说话。

孝文帝说:“不能犹豫不决了。同意迁都的往左边站,不同意的站在右边。”

一个贵族说:“只要陛下同意停止南伐,那么迁都洛阳,我们也愿意。”许多文武官员虽然不赞成迁都,但是听说可以停止南伐,也都只好表示拥护迁都了。

孝文帝把洛阳一头安排好了,又派任城王拓跋澄回到平城去,向那里的王公贵族,宣传迁都的好处。后来,他又亲自到平城,召集贵族老臣,讨论迁都的事。平城的贵族中反对的还不少。他们搬出一条条理由,都被孝文帝驳倒了。最后,那些人实在讲不出道理来,只好说:“迁都是大事,到底是凶是吉,还是卜个卦吧。”

孝文帝说:“卜卦是为了解决疑难不决的事。迁都的事,已经没有疑问,还卜什么。要治理天下的,应该以四海为家,今天走南,明天闯北,哪有固定不变的道理。再说我们上代也迁过几次都,为什么我就不能迁呢?”贵族大臣被驳得哑口无言,迁都洛阳的事,就这样决定下来了。

民族团结的经典小故事 篇4

新疆——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这个天山脚下是我可爱的家乡:乌鲁木齐市,在这里你会看到热闹非凡的大巴扎,热情的少数民族商人,有幸还可以品尝到他们亲手做的美食,保准你流恋忘返。这里就像一颗正在蓬勃生长的大树,每个民族是这棵大树的叶子,祖国就是太阳,祖国好的政策是茎叶,然而这棵大树的生命和根——是各民族之间的团结。

在这个美丽的地方生活着13个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习俗,不同的生活方式,但依然和睦相处,靠的就是民族团结。在这里每天都会上演民族团结的乐章,在我的身边也发生过类似的故事,让我说给你听吧:在寒假的某一天早上,我懒懒的睡在床上,舅妈带着表妹出去了,舅舅也是值班走了,陆陆续续都忙去了,在家里就剩下了我和将近90岁的姥姥,我躺着躺着,实在是躺不下去了,就起床把家里打扫了一遍,问了姥姥想吃什么饭,姥姥说这几天都在吃米食,想吃汤饭,我准备了一下食材,在厨房准备做菜时,我突然听到姥姥的声音,赶紧跑过去,看到姥姥在卫生间的门口摔倒了,脸色苍白,说不出话来,我下意识的扶我姥姥起来,但是姥姥太重了,我根本抬不动她。

当时穿着睡衣,光着脚,到处乱跑,不知道如何是好,敲了邻居的门,都去上班了我又跑到楼上楼下,没有强壮有力的年轻人帮我,我特别着急,突然脑海里浮现出了警察的画面,接着我想到了保安室的保安叔叔,一口气光着脚从9楼跑到了1楼,奔向了保安室,一见到保安我就语无伦次,一边哭一遍比划,终于说清楚了,保安叔叔立即跟我一起上了电梯,我在电梯里哭的稀里哗啦的,保安叔叔是维吾尔族,不停地安慰,到了我家的门口,看到姥姥躺在那里直喊疼,看的我心疼的啊,一直在不停地哭。

保安叔叔很冷静的抬起姥姥的头,垫了枕头,发现姥姥垫枕头不舒服,一个手撑着姥姥的头,一个手拿出手机给120打了电话,找到了最近医院救护车的联系方式,让他们尽快过来,从头到尾,他比我还紧张,仿佛怀里的老人是他的亲人一样。我在慌乱中忘了通知舅舅、舅妈了,我一个一个打了电话。不一会儿的功夫,救护人员来了,把姥姥抬走了。第二天姥姥回来了腿上打着石膏,尾骨骨折了,每次我上学、下午回家,保安叔叔总是会问我姥姥的状况。

这就是暖心的民族团结,这样的小故事每天都会,各民族之间已经把互帮互助当成了自己的责任,我们坚信新疆的未来会越来越美好的。

民族团结的经典小故事 篇5

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天,树上的桑子熟了,几个小伙伴相约到附近麦田边的桑树吃桑子。到了树下,大伙儿欢呼雀跃、争先恐后的往树上爬。正在大家吃得欢的时候,突然“咔—嚓”一声,一位同伴脚下的踩的树枝断了,说时迟,那时快,他迅速用双手抓住了旁边另外一支粗一点的树枝,才使得他没有从树上摔下来。但是,他双手抓着那根树枝,悬在半空中上也不是,下也不是,他开始呼救,“救—命—呀!”其他伙伴听到树枝断的响声和同伴的呼救声得知发生了意外,但由于树叶茂密却看不到具体情形,因为着急,一时半会儿也下不了树。

附近农田的维吾尔族大叔闻讯,急忙跑到树下,看到树上悬着一名汉族小孩儿,用维吾尔语说了几句。由于语言不通,他说的话挂在树上的伙伴一句也不明白,大叔开始一边说一边比划。大叔的意思大概是:附近也没有什么可以用得上的工具,他个头高,站在树下,要伙伴双脚踩在他的肩上,大叔扶着他,帮他下来。树上的伙伴开始有点害怕,大叔再三劝说,伙伴的双手长时间抓着树枝有点吃不消,才决定试一试。大叔足足有一米八的个儿,伙伴颤颤巍巍的踩在大叔的肩上,大叔用双手抓住伙伴的小腿,让他放开手中的树枝,大叔要伙伴向下蹲,抓住他的手,然后大叔缓慢的蹲下,这时其他的伙伴也已经从树上下来了,急忙上前搭把手,就这样伙伴顺利的从树上下来了,大伙们非常感激大叔。可是大叔的衣服被踩脏了,同伴觉得很不好意思,执意要给大叔洗衣服,大叔只是微笑着摆摆手,回去继续劳动了。

很多年过去了,这件事依然清晰的刻在我的脑海里。对于从小生活在新疆的人们,民族团结与我们息息相关。加强民族团结是新疆各族人民职责之所在。让我们从自身做起,学习身边的民族团结模范,自觉用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加强民族团结不一定要做惊天动地的事,一句问候,一个举动,也可以增进民族感情。民族团结无小事,这是一种态度。买下卖酸奶的维吾尔族大姐最后一碗酸奶,让她能够早点回家照顾家人;买下卖桑子的维吾尔族小女孩最后几碗桑子,让她能够早点回家吃上热乎乎晚饭。对我们来说是一件小事,体现的却是民族团结的“大势”。

民族团结的经典小故事 篇6

昭苏县阿克达拉镇的冬天已经来临,工作组、村干部带着7万元慰问金,远行20多公里来到结亲帮扶的7户贫困户家里,带去党和政府的关怀,带去工作组和村干部的慰问。年初工作组组长季哨鹰一住村,就来到冰天雪地的苏勒萨依牧业村,一一查看贫困户的危房,在多次实地查看危房情况后,协调有关部门,为7户结对帮扶的危房贫困户新建富民安居房,9月底交付使用。哈力克叶扎洪接过工作组组长季哨鹰送来的一万元扶贫奖励资金,激动得热泪盈眶:“我的丈夫得病去世了,两个孩子还小,没有经济来源,房子盖好了,还差施工单位一万元欠款,现在我可以结清欠款,安心住进新盖的房子,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工作组、感谢村干部!”

结亲帮扶

3月初,工作组召开结亲帮扶座谈会,工作组、村“两委”与14户贫困户签订结亲帮扶协议,成立合作社、发展庭院经济,通过创业增收带动贫困户脱贫。工作组积极组织村里的返乡大学生,先后成立了哈萨克手工刺绣和奶制品加工两个牧民合作社,带动90多名妇女和20多名贫困户通过创业增收,脱贫致富。工作组为结亲的14户贫困户购置菜苗,及时种植到每一户贫困牧民的庭院,为6户贫困户发放了300只鸡苗,为2户牧民新建了蔬菜大棚,14户贫困户通过养鸡种菜增加收入。

苏勒萨依村举办村民聚餐团圆会

在开展结亲帮扶的同时,工作组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团结进步年主题活动,营造各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浓厚氛围。从年初以来,组织开展了加强民族团结演讲比赛、民族团结故事大会、民族团结进步年知识竞赛、古尔邦节各民族村民同吃团圆饭等活动,积极营造民族团结、邻里和睦、社会和谐的良好氛围,参加活动的群众超过800人次。共青团员巴合提努尔·萨恒德克在获得民族团结知识竞赛一等奖时发表获奖感言:“作为年轻人,平时开店忙自己的生意,没有机会系统学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通过这次参加村里组织的民族团结进步年知识竞赛活动,使自己认真地学习了相关政策和知识,增进了‘五个认同’‘六个相互’意识,各民族相互离不开的思想更加坚定了。”孤寡老人吾伦别克·沙巴斯在村委会大院参加民族团结聚餐,喝着肉汤吃着抓饭特别高兴,激动地对工作组说:“每年过古尔邦节,虽然工作组、村干部都会来慰问,送来节日的祝贺,但一个人过节有点冷清,今天和40多名邻居、好朋友一起聚餐祝贺节日,特别有意义,圆了我的团圆梦,村委会就是我的家,村民就是我的家人,我们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加强民族团结。”

二年级民族团结小故事(二年级民族团结小故事20字)

民族团结的简短故事大全

中国是一个有56个民族的大国家,在这个大家庭里,56个民族团结一心,互帮互助,谁也离不开谁。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民族团结的简短 故事 ,供大家参考。

民族团结的简短故事1

在首歌中曾这样唱道:“家是一个家,国大是中国……”大概从秦时起我国便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了,追溯着古老的记忆,翻开泛黄的历史书页,一幅幅美轮美奂的画面逐渐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茫茫大漠,河西走廊中一支风尘仆仆的队伍在艰难西行。这是公元前139年,张骞一行从长安起程,正经陇西向西行进,一路上环境恶劣,险象环生,但自此西域三十六国呈现在我们眼前,一条横跨西亚的丝绸之路贯通东西,各民族始通音韵,礼尚往来。

再看东汉西域都护府的设立,从此新疆地区正式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了我国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追着唐人的步履,我们看到了布达拉宫中文成公主的身影,北魏孝文帝强劲的改革,再至康乾盛世中土尔扈特部的回归……悠悠千年历史,中华的发展伴随着各民族的相互融合,民族共识和凝聚力日渐增强。时至今日,中华民族正在展现着空前的世界影响力,这是各族人民梦寐以求的共同理想。

可在拉萨“3.14”和乌鲁木齐“7.15”严重暴力事件中,当地人们的正常生活都受到了严重影响,但也由此让生活在新疆等地的回、汉、哈萨克、维吾尔等民族的人们更加明白和平稳定是多么的重要,使得民族一家亲的统一观念更加深入人心。

看川藏、青藏铁路的建成,我国的各项援疆政策的落实,各族人民相处融洽,我们的祖国也必将更为富强。在我心目中,民族团结的过程就是我们56个民族和谐共处,团结一心,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过程!

民族团结的简短故事2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只花。”伴着这熟悉的歌曲,我想起了我们班的少数民族同学,而我最先想起的就是我们班唯一的维吾尔族小伙伴——帕丽丹。

帕丽丹,是个漂亮的小姑娘,他的汉语说得很好,仿佛她就是汉族一样。她和我们相处得很融洽,而我们也没有因为她是少数民族而孤立她。在课间里,我们经常受到她的帮助。比方说这次,我和叶梓涵抱着沉甸甸的作业往班里走,路上碰到了帕丽丹,她一看到我们就走了过来说到:“我来帮你们抱吧。”她的热心深深的感动了我。她还经常在不是她的值日时,帮别人擦黑板、擦墙围、换水……,只要是她力所能及的她总是抢着做,而万老师也总表扬她乐于助人。在学习中,她虽然学习不太好,但她从没有气馁,她总是虚心好学,不会做的题,她都会向我们请教。就像这天,她有一道题不会做,她就开始问我,我仔细的给她讲,她也认真的听着,直到懂了才肯罢休。在体育上,帕丽丹也有突出的表现。跑步、跳绳、 跳高 都是她的强项,而且她在运动会的 接力跑 和跳大绳上都帮班级取得了荣誉……。我们和少数民族相处得很融洽,互相帮助就像一家人一样。但,最近本来和谐的民族之间被个别的----扰得不得安宁,希望这些矛盾早日化解。

我真心希望五十六个民族之间能像歌中唱的一样“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民族团结的简短故事3

56个民族是一家,56个民族如果不团结,那么中华这个大家庭也不会那么强大,相反,只要56个民族团结起来,我们的祖国就会更加强大。比如说:新疆的维吾尔族的葡萄是那么的香甜;云南省的傣族的孔雀舞是多么优美;彝族的火把节是多么热闹!相信大家都知道56个民族中,汉族是唯一一个人比较多的民族,其他的55个,都是少数民族,但是不能因为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不同,就非要按自己的民族习惯来做。

56个民族就像喜羊羊与灰太狼一样,如果不团结起来就很容易被灰太狼抓起来吃掉,如果团结起来就可以把灰太狼打得落花流水,这,就是团结的重要性。

每一个民族都在为祖国做出应有的贡献,每个民族的人都在努力建设着自己的家园,而这些千千万万的家园合起来,变成了一个叫中国的一个国家。所以,只要我们这些民族团结起来,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祖国会变得更加繁荣昌盛,越来越美好!我们只要“天山雪松根连根,各族人民心连心”才能真正使各个民族共同拥有一个叫中华的大家庭。

民族团结的简短故事4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经过了许多事情,有些事随着时光的流逝慢慢地被我遗忘,可是有一件事,他带给我的道理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中。

那是暑假的一天,骄阳似火,我买了一瓶可乐在我家门前的树阴下喝了起来,也许是我不小心摇晃过了,我一扭开瓶盖,那可乐便如“火山爆发”一样喷了出来。把地上弄湿了一大片。我张开嘴,正准备喝时,突然看见我脚下的“可乐湖”中一些蚂蚁在垂死挣扎,于是,我好奇地观察起它们来。

在那对我来说很小的“可乐湖”对小小的蚂蚁来说却是庞大无比的。只见有些蚂蚁比较靠岩,便使出了全身的力气爬向岸,最终死里逃生。而有些在中间的蚂蚁则没有那么幸运了。拼命的向“岸”边游去。却只游了一厘米左右就放弃了,觉得生还的希望太渺茫了。还有的拼了命,使劲向“对岸”游去,但就在快到边上时候被淹死了……看着它们没有一点生还的希望时,我不禁为这些蚂蚁感到惋惜。可是,就在我准备走时,那一瞬间我深深地被那小小的生灵给震撼了。只见里面的蚂蚁把那些靠边的蚂蚁往前推,你推我,我推你,最终,大部分蚂蚁都死里逃生。只有几只在中央的蚂蚁壮烈牺牲。

“众人拾柴火焰高,众人划桨开大船。”只要我们同舟共济,齐心协力,团结一心,什么事粉不成呢?

民族团结的简短故事 5:和亲使者——王昭君

王昭君,名嫱,字昭君。西晋时,为避司马昭之讳,改称明君。西汉晚期生于南郡兴山县(今湖北省秭归县)。因聪慧丽质,汉元帝时入宫为待诏。

西汉晚期,汉王朝和匈奴停息了长期的战乱,恢复了和亲关系。汉元帝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西汉王朝答应匈奴呼韩邪单于的要求,同意王昭君出塞和亲。从此出现了汉匈和好、民族和睦相处的局面,受到历代人民的称赞。

王昭君自愿出塞,远嫁异族,表现了一个弱女子不顾边塞荒凉,不畏北地风寒和毡帐之苦的非凡胆识和勇气。昭君出塞和亲,是当时汉匈双方政治上的一件大事

昭君出塞后60年,是汉匈和睦相处的60年,也是包括呼和浩特地区在内的整个漠南和平发展的60年,出现了牛马布野人民炽盛的繁荣景象。饱经战乱之苦后享受了60年和平生活的汉匈各族人民,深深地爱戴着王昭君。

民间 传说 ,昭君原是天上的仙女,下嫁呼韩邪单于。她出塞时,和呼韩邪单于走到黑河边上,只见朔风怒吼,飞沙走石,人马不能前进。昭君款款地弹起了她所带的琵琶,顿时狂风停止呼号,天上彩霞横空,祥云缭绕,地下冰雪消融,万物复苏。

一会儿,遍地长满了鲜嫩的青草,开遍了绚丽的野花。远处的阴山变绿了,近处的黑水澄清了。还飞来了无数的百灵、布谷、喜鹊,在她(他)们头顶上盘旋和歌唱。单于和匈奴人民高兴极了,于是就在黑水边定居下来。

后来,王昭君和单于走遍了阴山山麓和大漠南北。昭君走到哪里,哪里就水草丰美,人畜两旺。在缺少水的地方,昭君用琵琶一划,地上就会出现一条玉带般的河流和片片绿茵茵的嫩草。昭君还从一个漂亮的锦囊里取出五谷种子,撒在地下,于是就长出了五谷杂粮。

昭君去世时,远近的农牧民纷纷赶来送葬,他们用衣襟包上土,一包一包的垒起了昭君墓。传说昭君墓一日三变,晨如锋,午如钟,酉如枞。就是说,昭君墓早晨犹如一座山峰,中午犹如一座鼎钟,黄昏时犹如一棵鸡枞(伞菌科圆锥形菌纲植物)。

王昭君是民族团结友好的象征,她的功绩也得到后世的尊重。

民族团结的简短故事 6:班超出使西域

班超出使西域是一个历史上的事件,班超在西域30年,对巩固我国西部疆域,促进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同时,东汉恢复对西域的统治,保卫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和中西亚各国的经济 文化 交流。

汉明帝初年,北匈奴一再胁迫西域各国出兵,寇掠东汉的河西等地。永平十六年(73年),明帝派遣班超出使西域,镇抚西域各国,西域与汉断绝65年的关系至此恢复。直到永元十四年(102年),班超才从西域返回洛阳。

民族团结的简短故事 7:彝海结盟

“彝海结盟”是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在实践中的第一次体现和重大胜利,给奇迹般的万里长征增添了最光彩的一笔。

在通过彝区的过程中,中国工农红军提出了:“中国工农红军,解放弱小民族;一切夷汉平民,都是兄弟骨肉。”、“设立夷人政府,夷族管理夷族”等主张,为革命胜利后制定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民族团结的简短故事8 :文成公主进藏

文成公主进藏是指唐朝贞观年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遣大相噶尔东赞(即禄东赞)为请婚使者,赴长安请婚。唐太宗将远支宗女封为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并诏令礼部尚书江夏王李道宗为主婚使,持节护送文成公主入蕃。

松赞干布率群臣到河源附近的柏海(今青海玛多县境内)迎接文成公主,与文成公主同返逻些(今拉萨),并在拉萨为文成公主修建宫室。

民族团结的简短故事 9:汉乌和亲

元鼎二年(前115年)随张骞至长安的乌孙使者回国, 报告 汉王朝的强盛后,增强了乌孙王昆莫对汉王朝的信任。

他再次派使者到长安,表示愿得尚汉公主,为昆弟,请求与汉和亲。元封六年(前105年),汉武帝把江都王刘建之女细君作为公主嫁给昆莫,并赐乘舆服御物,为备官属宦官侍御数百人。

细君死后,汉王朝又将楚王刘戊之女解忧公主嫁给乌孙王岑陬。这两次和亲,对于巩固汉与乌孙的友好关系,使乌孙成为汉在西方牵制匈奴的一支重要力量,以及发展双方经济、文化交流等,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民族团结的真实故事10:周总理牵挂西藏

在筹备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的过程中,有一件鲜为人知的事,在当时只有少数领导同志和办事人员知道。这就是西藏自治区成立时,中央代表团由哪位领导带团的事。当时中央统战部给党中央写了一份报告,请中央决定代表团团长的人选。据说周总理看到这份报告后,立即表示他要去西藏。他说,我曾经答应过西藏的同志,自治区成立时去看望他们。现在自治区成立了,我还没有到过西藏,我要去看看。当时中央没有同意让周总理带团。据说是因为中央考虑到当时国际形势不稳定,印巴正在闹边境冲突,周总理若去西藏公开活动,可能会引起一些影响,再加上医生认为周总理的身体不宜去高原。周总理就说:“不同意我带团,我到那里转一转,看一看总可以吧!现在可以不做正式决定,也不公开宣传报道,到时我只在拉萨上空去转一圈!”

1965年中央代表团的进藏路线是从北京到成都,然后从成都坐飞机到西藏。总理专机的机组人员对这条航线和机场的情况不熟悉,就让他们先试飞。如果没有问题,总理便打算9月1日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那天,坐着飞机在拉萨上空转一圈。当时西藏的领导层有少数人知道这个消息,总理不让他们传播,为避免万一去不了,会让西藏人民失望。后来,事有不巧,飞机试飞时出了问题。因为当雄机场跑道比较短,飞机在降落时冲出了跑道,有一个轮子陷入地里,飞机的翅膀倾斜了,碰在地上,弄坏了。怎么处理这架飞机成了难题,运回去吧,太大,整个飞机要肢解。就地 修理 吧,西藏没有设备。后来还是决定就地修理。在西藏的许多同志当时都曾看到当雄机场跑道的一端有一座很大的建筑,那就是为了修理飞机而临时搭建的工棚,它把飞机整个包起来了。

如今几十年过去了,周总理生前一直为未能进藏而感到遗憾。这件往事也反映了他对西藏人民的深情厚谊,反映了中央对西藏的关心。

民族团结的简短 故事大全 相关 文章 :

★ 民族团结的简短故事大全

★ 现代民族团结的小故事事例

★ 关于民族团结的经典小故事

★ 民族团结的真实故事五篇

★ 民族团结小故事演讲稿

★ 关于民族团结感人故事事例

★ 民族团结故事八年级五篇

★ 民族团结故事演讲稿

★ 56个民族团结的故事

★ 小学生民族团结事迹范文大全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民族团结的故事有哪些 民族团结的简短故事有哪些

1、民族团结的简短故事和亲使者——王昭君

王昭君,名嫱,字昭君。西晋时,为避司马昭之讳,改称明君。西汉晚期生于南郡兴山县(今湖北省秭归县)。因聪慧丽质,汉元帝时入宫为待诏。

西汉晚期,汉王朝和匈奴停息了长期的战乱,恢复了和亲关系。汉元帝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西汉王朝答应匈奴呼韩邪单于的要求,同意王昭君出塞和亲。从此出现了汉匈和好、民族和睦相处的局面,受到历代人民的称赞。

王昭君自愿出塞,远嫁异族,表现了一个弱女子不顾边塞荒凉,不畏北地风寒和毡帐之苦的非凡胆识和勇气。昭君出塞和亲,是当时汉匈双方政治上的一件大事

昭君出塞后60年,是汉匈和睦相处的60年,也是包括呼和浩特地区在内的整个漠南和平发展的60年,出现了牛马布野人民炽盛的繁荣景象。饱经战乱之苦后享受了60年和平生活的汉匈各族人民,深深地爱戴着王昭君。

民间传说,昭君原是天上的仙女,下嫁呼韩邪单于。她出塞时,和呼韩邪单于走到黑河边上,只见朔风怒吼,飞沙走石,人马不能前进。昭君款款地弹起了她所带的琵琶,顿时狂风停止呼号,天上彩霞横空,祥云缭绕,地下冰雪消融,万物复苏。

一会儿,遍地长满了鲜嫩的青草,开遍了绚丽的野花。远处的阴山变绿了,近处的黑水澄清了。还飞来了无数的百灵、布谷、喜鹊,在她(他)们头顶上盘旋和歌唱。单于和匈奴人民高兴极了,于是就在黑水边定居下来。

后来,王昭君和单于走遍了阴山山麓和大漠南北。昭君走到哪里,哪里就水草丰美,人畜两旺。在缺少水的地方,昭君用琵琶一划,地上就会出现一条玉带般的河流和片片绿茵茵的嫩草。昭君还从一个漂亮的锦囊里取出五谷种子,撒在地下,于是就长出了五谷杂粮。

昭君去世时,远近的农牧民纷纷赶来送葬,他们用衣襟包上土,一包一包的垒起了昭君墓。传说昭君墓一日三变,晨如锋,午如钟,酉如枞。就是说,昭君墓早晨犹如一座山峰,中午犹如一座鼎钟,黄昏时犹如一棵鸡枞(伞菌科圆锥形菌纲植物)。

王昭君是民族团结友好的象征,她的功绩也得到后世的尊重。

2、民族团结的简短故事班超出使西域

班超出使西域是一个历史上的事件,班超在西域30年,对巩固我国西部疆域,促进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同时,东汉恢复对西域的统治,保卫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和中西亚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汉明帝初年,北匈奴一再胁迫西域各国出兵,寇掠东汉的河西等地。永平十六年(73年),明帝派遣班超出使西域,镇抚西域各国,西域与汉断绝65年的关系至此恢复。直到永元十四年(102年),班超才从西域返回洛阳。

3、民族团结的简短故事汉乌和亲

元鼎二年(前115年)随张骞至长安的乌孙使者回国,报告汉王朝的强盛后,增强了乌孙王昆莫对汉王朝的信任。

他再次派使者到长安,表示愿得尚汉公主,为昆弟,请求与汉和亲。元封六年(前105年),汉武帝把江都王刘建之女细君作为公主嫁给昆莫,并赐乘舆服御物,为备官属宦官侍御数百人。

细君死后,汉王朝又将楚王刘戊之女解忧公主嫁给乌孙王岑陬。这两次和亲,对于巩固汉与乌孙的友好关系,使乌孙成为汉在西方牵制匈奴的一支重要力量,以及发展双方经济、文化交流等,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你知道哪些民族团结的故事,简要介绍一下,50字左右.

1  新疆布尔津县哈萨克族爱心妈妈--丽达常年帮扶各族贫困孩子。 8月9号,布尔津县第三小学二年级学生明梅像往常一样,来到哈萨克族阿姨丽达家中做作业,没想到丽达阿姨不仅为她准备了生日蛋糕,还请来左邻右舍的小朋友,为她庆祝生日。

明梅的妈妈五年前离家出走,一家五口靠父亲捡破烂维生。一次偶然的机会,丽达听说了小明梅的情况,就经常给她买衣服、买零食、洗头洗澡、检查作业,每个月还要给她20元零用钱。

2  张骞应募任使者,于建元二年出陇西,经匈奴,被俘。在匈奴10年余,娶妻生子,但始终秉持汉节。后逃脱,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依傍南山,企图避免被匈奴发现,但仍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元朔三年(前126),匈奴内乱,张骞乘机逃回汉朝,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情况,武帝授以太中大夫。

3   孔融四岁的时候,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每次,孔融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见了,问道:“你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哥吃吧!”

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礼让、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惊喜。从此,孔融让梨的故事也就流传千载,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

4  排长是个壮族的军校毕业生,我们部队驻守内地,2003年夏季中原各处大雨滂沱,淮河流域发生了洪涝灾害,上级领导命令我们连、外派一个排兵力,帮助地方抗洪抢险。壮族排长硬是把抗洪任务与我排抢了去,最后它们排立个三等功。从这事中,表现出壮、汉民族亲和友爱的佳故事。

5   1935年5月22日,中央红军北上选遣队司令刘伯承和彝族首领果基小叶丹在西康省冕宁县举行了名扬后世的彝海结盟,为中央红军顺利通过凉山弄族聚居区创造了有利条件,是中国共产党民族宗教政策的一次成功实践。

拓展资料:

民族团结是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各民族内部的团结。中国共产党处理民族关系问题的一项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民族团结是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是祖国统一的基础,因此,必须维护民族团结。维护民族团结,既要反对大民族主义,主要是大汉族主义,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既要认真落实民族政策,认真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又要坚决反对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依法严厉打击和制裁分裂祖国的活动。

“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这首著名的《团结就是力量》,曾经擂响了各民族团结救亡、打败日本侵略者的铿锵战鼓,吹响了各民族团结建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激越号角,时至今日,仍然激励着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团结奋斗。

团结就是生命,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形象,团结就是希望,团结就是胜利。各民族团结友爱,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生动体现,是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重要保证。

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靠的是各民族团结友爱。一个家庭不团结,可能亲人反目;一个民族不团结,可能一盘散沙;一个国家不团结,可能分崩离析。我国各民族在历经数千年的迁徙、贸易、婚嫁、交融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交错杂居、共生互补的格局,孕育了团结友爱的宝贵传统。特别是近代以来,国家积贫积弱,人民饱受欺凌。

当时西方人普遍认为中国必然像奥匈帝国等多民族国家一样,分裂为无数的单一民族国家。但是,他们的预言失败了。中华民族不仅没有分裂,反而"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打败了侵略者,赢得了民族的独立、自由和统一。

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浴血奋战、浴火重生,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各民族在反对共同敌人的斗争中形成了休戚与共、荣辱一体的命运共同体。在同仇敌忾、共御外侮的过程中,不仅民族团结友爱的优良传统得以空前的光大,而且中华民族从自在的联合走向自觉的联合,团结一致走上了通向伟大复兴的崭新征程。

参考资料:参考资料-民族团结

民族团结小故事

一、2004年9月28日,居住在北山的哈萨克族牧民卡热木的女儿努尔巴克突然感到肚子特别痛,她要生小孩了。可是,按时间算还不足月。于是,他们急忙从北山来到团部,因他们不太懂汉语便找到了派出所,所长石建新接待了他们。在介绍完情况后已是21时,当时医院的医生全部到外团参加考试去了,经护士初检后认为是难产,需要立即进行剖腹产手术。于是,护士、民警立即同外出考试的医生联系迅速赶回,这边护士也在忙着给手术室消毒。医生到达后,经全面检查后就开始进行手术。24时手术成功,母子平安。7天后,努尔巴克出院了,由于没有车民警们又开车将她们母子送回到了40公里外的北山牧场的家。

二、22团11连职工马俊芳的小麦地里,9名维吾尔族男性民工拿着坎土曼,挥汗如雨地平着毛渠埂子。随着该团3.4万亩小麦丰收在望,该团的小麦承包抓紧时间做好夏收前的准备工作。

在该团雇维吾尔族民工打工是司空见惯的事,到秋收季节来该团打工的少数民族多达几千人。原因很多,一是该团周围居住着很多包括汉族人在内的维吾尔族、回族、蒙古族组成的和静县、焉耆县乡、村的各族群众;二是该团经常与地方的少数民族联络,互相交流感情,相互学习在农业种植上的新技术;三是每年从春播、田管到秋收都有很多地方的少数民族来到该团支援团场的农业建设;四是长期各民族的共同交往,让各民族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汉族朋友能真心对待少数民族,而少数民族也能真心对待汉族人。

维吾尔族小伙阿不拉说:每次我们来汉族朋友打工,都能快快能把工钱给我们,而且对我们很好。

三、

新疆布尔津县哈萨克族爱心妈妈--丽达常年帮扶各族贫困孩子。

8月9号,布尔津县第三小学二年级学生明梅像往常一样,来到哈萨克族阿姨丽达家中做作业,没想到丽达阿姨不仅为她准备了生日蛋糕,还请来左邻右舍的小朋友,为她庆祝生日。

明梅的妈妈五年前离家出走,一家五口靠父亲捡破烂维生。一次偶然的机会,丽达听说了小明梅的情况,就经常给她买衣服、买零食、洗头洗澡、检查作业,每个月还要给她20元零用钱。小明梅:“今天我特别高兴,我好久没吃过蛋糕了,我真想叫阿姨一声妈妈。”

丽达下岗后从街头摆小摊开始做起,现在经营一家民族工艺品商店。2003年,丽达联合其他姐妹一百多人共同创办了布尔津县“爱心妈妈”协会,5年来,爱心妈妈们已先后帮扶了20多名各民族贫困孤残儿童和困难群众,累计捐款捐物达十多万元。丽达:“我是个下岗工人,当时有好多人帮助过我,要不是他们的话,我就不会有今天的好日子,现在我有能力了,有条件了,所以我帮助别人。我们民族汉族都是一家人,大家只有团结了,我们老百姓的日子才会一天比一天好。”

标签: 二年级民族团结小故事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