钺这字念什么?什么意思?
钺拼 音 yuè
基本释义
1.古代兵器,青铜制,像斧,比斧大,圆刃可砍劈,中国商及西周盛行。又有玉石制的,供礼仪、殡葬用。
2.古星名。
“钺”是什么意思?
钺(yuè; 音同“越”)是中国先秦时代武器. 朱钺杖钺仗钺钺下钺斧钺星玉钺用钺元钺玄钺絻钺天钺受钺授钺白旄黄钺秉旄仗钺秉钺不避斧钺不辟斧钺赐鈇钺赐斧钺刀锯斧钺二钺鈇钺斧钺刀墨斧钺之人斧钺汤镬斧钺甘心鈇钺斧钺之诛伏钺釜钺衮钺麾钺黄钺假钺假黄钺节钺旌钺金钺旄钺戚钺齐钺桥公钺锵钺戎钺 钺作为一种兵器,由青铜铍头、长柄构成,铍头尖锋直刃、扁茎,穿透力很强,很可能是由扁茎短剑 钺发展而来。它出现于春秋时期,在战国时期大量使用。至于斧钺,由于其杀伤力不如戈矛,在春秋时期实战中的地位已大大降低,已多用于仪仗、装饰之需,以作为军权的象征。 钺的形成与斧的形成属相同的时代,钺的式样与斧相同,惟较斧为大。钺比斧头大三分之一,杆长一尺半。钺杆末端有钻。钺在斧头之上加有突出之短矛,长约六寸。使钺之法合斧、矛、枪三者为一体。其用法除有斧、矛和枪之外,还有刺、拨、点、追四法。钺有长杆之钺和短杆之钺,如八卦掌拳派所用的子午鸳鸯钺,就是一种短双器械。由来 銊为斧之由来,以时代论则为同时,以形式论亦正仿佛;书曰:「王左杖为銊,注銊大斧也。」按此可见斧銊本无甚巨大之分当,惟銊与斧,如完全相同,何不径名之曰大斧,而必名之为銊,此显见其相似而不能相混也。銊头较斧大三之一,杆端比斧多一矛头,长约一尺六寸,故銊杆长于斧杆者亦尺六七寸;斧杆末端无钻,故三十六法中无点逗各法也;銊则亦如枪杆,末端有三尖之钻,以备匆忙时作点格之用;至其余之搆造,则完全与斧相同,重量亦仿佛。斧之与銊,亦犹枪之与矛,箭之与弩,形式之不同者,仅毫厘问耳;至其功能,亦不甚判别,故能得三十六法之精髓者,銊斧可并用也。分类 1、玄钺(即铁钺)。裴《集解》载,“宋均曰:‘玄钺用铁,不磨砺’”。晋崔豹《古今注·舆服》云:“金斧,黄钺也;铁斧,玄钺也。”陆机《江陵侯陆公谏》称:“金钺镜日,云旗降天。”李白《赠张相镐诗》云:“拥旄秉金钺,代鼓乘朱轮。” 玉钺2、黄钺(饰以黄金之钺)。 3、戚扬(斧钺),《毛传》道:“戚,斧也;扬,钺也。” 4、双钺。由长柄钺演变而成,钺身一面为扇形刃,刃阔约13厘米,锋利无比;另一面为长方形钺背,上有竖孔,安装钺柄;柄端装有铁剌,状如枪头,把端有牙形护手柄,长约53米。 5、子午鸳鸯钺,是武术短双器械,状如日月相叠,形似鹿角立竖,前后左右皆是刃尖,共有四尖八刃,锋利无比,握把于日月相交月弓处,用棉布丝绳缠绕以便握持。此器械小巧玲珑,变化多端,利于近战,以短取长,专破长兵利刃。它与古代之钺相差甚远,无论从形状上或技术特点上,已无多少相同之处,而成为武术运动中八卦门专门器械之一。其基本技法为拉割挑扎,身挂擒拿,撩裹劈剁,削抹攉带等。基本招式有狮子张口,海底捞月,蛟龙翻身,仙人指路,金鸡独立,双手推月,玉女纫针等。技法 钺的基本技法有劈、剁、刺、搂、抹、钩、云、片、斫、撩等。 1、1965年青州市苏埠屯商墓出土,馆藏于山东省博物馆。该器出现于商代。宽弧刃,平肩,宽短,内有钺穿饰镂空人面纹,形象威猛。高32.7厘米,器身铸人面纹,眉、瞳、鼻突起,獠牙、咧口。钺正反两铸铭“亚丑”二字,系族微。同墓共出两件,另一件形制近似、略大、无名。商周时期、王者用钺,象征王权。史载:“周公把大钺,召公把小钺,以夹武王”。 2、钺:通长15.6、宽7.6厘米透闪石软玉。青色,半透明。器上有铜锈沁斑。整器平面近梯形,体扁平,平顶,器身平面近梯形,刃部外弧,两端微上翘,呈“风”字形,器身两侧各有对称突起的齿形装饰,扉棱对称,大小相同,由中部向外分为三组,中间一组的三个棱齿形成一下“山”字 玉钺 形。 3、玉钺:公元前31世纪---前22世纪钺为透闪石琢制,米黄色,扁平梯形,长17厘米。器表细致抛光。弧 钺形刃,刃的两端略为外翘,钝口,无使用痕迹。上部中间有一圆孔,以管钻从两面对钻,孔壁留有旋痕。在钺的一面圆孔上留有半个圆孔叠痕,当是钻孔错位所致。这件玉钺,在墓内人骨旁发现时,钺柄痕迹上下端均有玉柄饰,推知这是一件类似权杖性质的礼器。1984年上海青浦福泉山出土。4羊首青铜钺:2005年延安市文物研究所工作人员对甘泉县出土的一批青铜器进行鉴定时,发现了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的珍贵青铜器“羊首青铜钺”。这是陕北地区出土的最精美的青铜器之一,为研究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陕北地区军事和青铜器文化提供了实物依据。 这件十分罕见的青铜钺,长21厘米,刃宽13厘米,钺上有饕餮纹,其纹饰和陕西关中地区出土的青铜器有很大差别,更重要的是它中间还有一个羊首,这在陕北地区尚属首次发现,暂时被定名为“羊首青铜钺钺”。这次鉴定的青铜器共有10多件,其中保存完整的除了青铜钺,还有青铜戈、青铜铃手剑和一尊青铜鼎。文物工作者认为这批青铜器是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铸造的,具有北方青铜器文化的特征。 5、史前钺:出土于浙江省余杭县反山,现收藏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器高17.9厘米,上端宽14.4厘米,刃宽16.8厘米,厚0.8厘米。冠饰前端高4.6厘米,后端高3.6厘米,宽8.4厘米。端饰高2.3厘米,长8.4厘米。冠饰和端饰为白色,一侧有紫褐色暇斑,属同一玉料,钺体为青色,有少许褐斑,玉质优良,具有透明性。钺体呈“风”字形,两侧边略向内凹弧,左右不对称,上侧边较下侧边略窄。上部中央小圆孔直径仅0.5厘米,小孔上方较粗糙,隐约可见两道斜向的捆扎和擦痕。顶端亦较粗糙。在刃角上各雕琢图象,下角为浅浮雕的鸟纹。神徽、鸟纹如出一辙。钺体上雕琢的图象,为所有良渚玉钺所仅见,堪称“钺王”。是良渚文化玉器中的瑰宝。 虎纹钺 6、虎纹钺:出现于商代,青铜,规格:通长34.3厘米,刃宽23厘米,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此件作品上饰以当时十分典型的纹样。钺背与钺面上又有构造相似的动物纹,风格变异夸张,几至令人不辩原形。纹 钺样上复有线刻地纹,是方中寓圆的线条,倍增纹样的力度。钺的顶端饰以虎纹,较另外的纹样稍小,而力度气势丝毫不减。商代的青铜器是当时最优秀的文化表现之一,在制作工艺,造型美学等方面都达到十分完美的地步,在科学与艺术领域均取得令后世瞩目的成就。这件作品就是典型代表。器物的制作工艺十分精良,即使在几千年之后依然保持不变的外形,而它体现出来的强悍凶猛等气质也在久远的历程之后依然能够打动人。
钺什么意思
1、古代兵器,青铜制,像斧,比斧大,圆刃可砍劈,中国商及西周盛行。又有玉石制的,供礼仪、殡葬用。
2、古星名。
钺yuè。
部首钅部、部外笔画5画、总笔画10画。
五笔86QANT、五笔98QANN、仓颉OPIV、郑码PHZ。
四角83750、结构左右、电码6885、区位7865。
相关组词:
赐鈇钺[cì fū yuè]
亦作'赐斧钺'。 古时天子以鈇钺赐于诸侯或大臣,授以征伐之权。
不避斧钺[bù bì fǔ yuè]
意思是不躲避斧钺之类的兵器,形容将士英勇无畏,或烈士忠义不屈。
齐钺[qí yuè]
齐斧。利斧。齐,通'资'。
陨铁钺[yǔn tiě yuè]
文化期文物,现馆藏于哈尔滨哈福文化馆。
衮钺[gǔn yuè]
褒贬。古代赐衮衣以示嘉奖,给斧钺以示惩罚,故云。
戚钺[qī yuè]
斧和钺。
杖钺[zhàng yuè]
手执斧钺。表示威权。
鸳鸯钺[yuān yāng yuè]
鸳鸯钺为我国特有冷兵器“钺”的一种,种类繁多,例如子午鸳鸯钺、子午鸡爪鸳鸯钺等,常用于暗杀、水战。
朱钺[zhū yuè]
红色的斧钺,九锡之一。
玉钺[yù yuè]
古代武器大斧的美称。
秉钺[bǐng yuè]
持斧。借指掌握兵权。
白旄黄钺[bái máo huáng yuè]
白色的旗帜,黄色的斧钺。比喻有关征战的事。
标签: 钺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