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十二生肖排(十二生肖排列顺序表)

极目风水 105 0

关于十二生肖的来历,近年来报刊多有议论,归结起来不外两种观点,即源于“功利”或“生活特征”。随着被劫掠的生肖兽首陆续归国,又唤起了国人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十二生肖之说起于东汉,经约两千年的研究,今天,我们对这个问题,应该有个贴近史实、合乎情理的解读。

十二生肖来历有“功利论”和“生活特征”论

功利论者认为,其所以选择“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这十二种动物符分别代表黄帝新历法中的地支十二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是因为这些动物,尤其是其中的“六畜”对人类的贡献最大。而站在“功利”的角度传说什么“为害人类的小老鼠,不但入闱而且还位列第一,是因为有一次黄帝寿辰,在前一天夜里,老鼠咬破了蚩尤送的贺礼——一对裹有火药的红蜡烛——使黄帝免遭一劫。因念其有功,赐予“鼠”十二生肖的第一把交椅。

对此传说,火药的发明时间姑且不论,首先有几个问题难圆其说。第一:“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包括炎、黄在内的炎黄子孙,都是“龙的传人”,就算鼠有奇功,牛也有功可言,那虎、兔何功之有居然也排在“龙”的前边?依照此说,十二生肖应该由龙去领衔,怎么能轮到小老鼠?第二:鼠之为害,早有定论。在生物链中,猫是鼠之克星,就算鼠有奇功,位当第一,猫也不至于不能入闱呀!十二生肖中为何没有猫呢?第三,同为“六畜”为何猪远不如牛,就算猪的“贡献”不如牛、马、羊、鸡,难道也不如虎、兔、蛇、猴吗?十二生肖中,家畜、野兽各占一半,而野兽除“猴”之外,全排在六名之前;但家畜除牛得了个亚军,其他全排在七名以后。就功利而言,家畜反不如野兽,是何道理?

展开全文

另一种议论,认为十二生肖的来历,是“根据动物出没时间和生活特征”(见《广州日报》2000年1月31日《十二生肖的来历》)。这里不妨举其中几个例子,看看是否合乎情理。

十二生肖排(十二生肖排列顺序表)

我们仍以“鼠、龙”等为例。持上述观点者认为,鼠代“子时”,是因为这时候,鼠“活动最频繁”;龙为“辰时”,因为这时“是群龙行雨的时候”,马占“午时”,因为这时“一般动物都躺着休息,只有马还习惯地站着,甚至睡觉也站着”;鸡属“酉时”因“这时候,日落山岗,鸡开始进笼归窝,夜宿”如此等等。

“知名度”决定了十二生肖的地位

我们不妨从马说起,其实,稍有点动物常识的人都知道,“午时站着,睡觉也站着”的,不只有“马”;日落山岗“归窝,夜宿”的也绝不只有“鸡”,请问喜鹊乌鸦燕子麻雀哪一个不是日落山岗归窝夜宿呢?同样,说到鼠——十二生肖中,在“六畜”还没有被驯化以前,有哪个野兽不善于在夜间活动呢?4500多年前,“动物学”还没有成为一门学科,即使真有一个“鼠”专家发现了鼠在“子时活动最频繁”的这一无足轻重的“特征”,也未必就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因此,如果真要从“生活特征”讲,笔者认为将“鸡”排在“寅时”似乎沾边,因为夜阑人静,万簌俱寂,只有公鸡从“寅时”开始,尽职尽责,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打鸣了!不过,母鸡还是不靠谱。

至于“龙”就更对不上号了。不管是“功利”论者,还是“生活特征”论者,都肯定“龙是神话传说中的动物”。既然如此,那么,从“出没时间”讲,神龙如天马行空,出无定时,居无定所,何时不在?何时不来?说“辰时,是群龙行雨的时候”,显然是后来人穿凿附会,因为这首先违背了龙“不众行,不群处”的古训。如果单从“生活特征”讲,那就更离谱了。因为迄今为止,有传说龙“蟒身、鹿角、鱼鳞、鳌足、隼爪、鲢须”是六种动物的复合体;也有传说,除此“六象”,还有“六似”,即“头似马、顶似蛇、眼似兔、耳似鼠、掌似虎、腹似蜃”,言下之意,龙该是十二种动物的复合体。如果加上“有翼曰应龙”“无角曰螭龙”,十三种也不止。一言以蔽之,神龙的形体尚不固定,又何言其“生活特征”呢?

十二生肖排(十二生肖排列顺序表)

华罗庚先生在一本书的序诗中写道:“神奇化易是坦道,易化神奇不足提”。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至今还有不少难解之谜;但“历法”不同,它是需要普及,需要民众掌握的知识。其实,关于十二生肖的来历,并不像流传的那么玄乎,也不像后人演绎的那么离奇。试想,一种新历问世,无论是发明者还是推行机关,都欲尽快地被民众熟知和应用。那么,如何才能深入浅出、神奇化易达到这个认识目的呢?不难想象:搞一个小范围的民意调查,用最终确定被大众熟悉的十二种动物,以形象代替抽象,逐渐达到用天干地支计时的掌握应用。这是人之常情。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换句话说,正是这十二种动物在当时人们心目中的“知名度”,决定了它们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中的地位——这就是十二生肖的来历。

如有兴趣,可以先读一读《诗经》。仔细读完,诸如为什么十二生肖中“龙未领衔,鼠排在先”“同为‘六畜’,猪后牛前”“害鼠入闱,猫未出现”“一鸡独占禽类半边天”等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诗经》对我们理解十二生肖的来历很有启发

《诗经》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主要反映西周至东周前期五、六百年的社会现实,历来被学者们公认是一部史诗。其中写了很多鸟兽虫鱼草木之名,仅兽类就有40种,十二生肖中的动物全写到了(注:比《诗经》更早的《易经》中未见到“猴”和“兔”)。《诗经》中写马牛羊鸡的次数最多,据统计“马”超过40次,“牛”11次,“羊”28次,“鸡”20次。对我们理解十二生肖的来历很有启发。

为什么十二生肖有鼠无猫?

首先,为什么十二生肖有鼠无猫?且鼠排第一呢?

《诗经·国风》中,多用“鼠”比喻诗人心目中的坏人,比如《魏风·硕鼠》篇中,把不劳而获的人比喻为大老鼠;《鄘风·相鼠》篇中,把寡廉鲜耻的贵族统治者比作肮脏的老鼠,这足见劳动群众对鼠害认识之深刻。据考古界和生物学家研究发现,在有人类前4700万年左右地球村就有了老鼠,而且分布极广,热带、寒带、南方、北方,无处不有。试想十二生肖的首把交椅,非它还能属谁?与鼠相反,《诗经》唯一一次在《大雅·韩奕》篇中看到“猫”的影子(“有熊有罴,有猫有虎”)的时候,已经是黄帝历法诞生近两千年后的周宣王时期了。您说,猫能入闱十二生肖吗?有个成语“照猫画虎”解开了这个谜底,说不定在黄帝时代,人们还不知道猫为何物,把猫误认为虎崽呢!

“龙”为何不在生肖中领衔?

“龙”是神话传说中的动物,无论口头传说还是历史传说,毕竟都是传说,受传者知之,不受传者则不知。自然龙在黎民百姓心目中的“知名度”就无法与当时人们耳濡目染、家喻户晓的“子鼠、丑牛、寅虎、卯兔”相提并论了。这一点,通过经典对比最能说明问题。被鲁迅称之为“盖古之巫书”的《山海经》十八卷,在首卷就采用十二生肖中九种动物,描绘作者在“南山”所见未见过的禽兽和神灵(全书写了450多位神灵,其中非人形者约五分之四,奇形怪状,有的龙身鸟首,有的马身人面,有的人面蛇身,有的三头六臂。)的模样。《山海经》非一人一时之作,其中包括“南山经”在内的“五藏山经”时代最早,约成书于战国初期。在问世更早,文字艰涩的《易经》中,仅《上经·乾》篇,“龙”字就出现了29次,但《易经》虽然问世更早,却毕竟不是广大黎民所能接近和读懂的经典。

在反映民间生活的《诗经》十五“国风”(共160首)和“大雅、小雅”(共105首)中,对“龙”只字未提,仅在最后的祭祀舞曲三“颂”中,才写到“龙”而且多以同一种形式出现,比如《周颂·载见》的“龙旗扬扬”;《鲁颂·閟宫》的“龙旗承祀”;《商颂·玄鸟》的“龙旗十乘”等。看得出,这些“龙”和画有龙的旗帜一样,只是一种象征,一种标志。更何况在漫长的卜辞时代,无论“百兽率舞”(初民们模仿野兽姿态跳舞)“禹领应龙治水”(《尚书》)还是“飞龙在天”(《易经》)以及“群龙行雨”等神话传说,多局限于少数知识阶层,而神龙在广大初民中的知名度,远远不如子鼠、丑牛、寅虎、卯兔。当然“龙”从传说到眼见,也曾是一个庞大的家族,家属亲眷也曾经很多。就西方科学家发现的恐龙世界而言,仅较近的“白垩纪”的十余种恐龙,其复原图就与我国传说和经典中记载的“六似”“六象”的特点非常相似。加上我国南方常见的“变色龙”等,龙不领先,排位第五,置于形似的“蛇”前,就不难理解了。

同为“六畜”为何“牛前猪后”?

至于同为“六畜”为何“牛前猪后”?笔者回答还是知名度不同。据近年研究得知,中国人对牛的驯化在6000年前就已经完成。相比之下,对鸡的驯化至今约4000年左右,而对猪的驯化却晚得多。虽然“三牲祭祀”在稍后的经史中不乏记载,但《诗经》“国风”中写的猪,多是人们在山梁上、沟道里碰到的野猪。从成语“豕突狼奔”、民谚“一猪二熊三老虎”也可以证明野猪的驯化晚。

相反,老虎在《诗经》中,虽不像“六畜”那么多见,共约五六次,但不难设想,早期的人类,为其生存,除了谋食,大概莫过于时刻防止异类的伤害了。既然连动物中聪明的狐狸都懂得“狐假虎威”,人岂能不“谈虎色变”呢?因此,我们的祖先,对世不两立,被称为百兽之王的老虎,无论是眼见还是耳闻,绝不会少于一般的动物。

与“虎”相比,知名度稍次的“兔”,不伤异类,繁殖极快,分布极广,虽在《易经》时代尚未广为人知,但在《诗经》中出现不下10次,超过了“六畜”中的狗和猪,其中还有专章描写,比如《兔爰》以狡兔比喻未受战乱伤害的人;《兔罝》篇,是专写古代军队是如何利用围猎野兔进行练兵活动的。在《易经》中,十二生肖虽然“猴”和“兔”都还未出现,但兔的繁殖远远超过了“猴”和“六畜”。由此可见,兔的知名度绝不在一般“六畜”之下。

“猴”虽繁殖率不如兔,但善于攀援,对环境的适应性强,生存的范围广,自然“猴”比驯化相对滞后的“鸡、犬、豕”在当时的知名度肯定要高。

为何十二生肖中禽类只有鸡?

此外,在《诗经》中,飞禽写了43种,比走兽还多,为何十二生肖中禽类只有鸡?行文至此,应该不言自明。飞禽中只有“鸡”最不善飞,又视力欠佳,成为禽类被人们认识最早,驯化最早的对象,这大概就是“一鸡独占半边天”的根本原因吧!

诗经里关于鱼图解,图片来自[搜韵]

当然任何事物的知名度都会因时间的推移而产生变化。比如说“马”因为善于驰骋的特点,推后了牠比牛被人类驯化、认知的历史。在黄帝新历问世时,他的知名度肯定不如“牛”,但随着时序推移,人们在驯化、豢养、役使的过程中不难发现,无论是犁地、拉车、驮运、驰骋,马皆优于牛,牛之所为,马都可以取而代之,且马的驰骋速度远非牛之所及,所以马的知名度自然就越来越高,《诗经》中不但写马的次数比牛多,且按毛色外形,将马分了20多种——但这都是后来的事了。同样,从常识来说,人类发现陆生动物蛇,肯定要比发现水生动物鱼早得多,但《诗经》时期,鱼的知名度超过了蛇,《诗经》中写蛇只有两三次,而写鱼达到16次。

明白了以上道理,对十二生肖取决于当时人们对这十二种动物的知名度,也就不难理解了。

本文刊登于《文化周末》报第521期

标签: 十二生肖排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