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中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个世袭王朝。一般认为夏朝是一个部落联盟形式的国家。中国历史上的“家天下”,就是从夏朝的建立开始的。自唐、虞至夏、商、周三代皆分封建藩时代,帝王与诸侯分而治之。根据《尚书·禹贡》记载大禹治水成功后,将天下分作冀、兖、青、徐、豫、扬、荆、梁、雍九州,又从九州攫取金属石矿,铸造九鼎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因此九州成为中国国家的代名词。传至夏桀时,被商汤所灭。
夏朝因为缺乏记载而一直被国内外部分学者所不承认,那我们举一个熟悉的人的故事,成吉思汗,来类比黄帝的故事。鲜卑檀石槐的事迹没记载?他就是朝鲜的檀君吗?管他的,反正游牧国家几千年都没啥差别,就和凉山彝族几千年还保留着刀耕火种奴隶制的夏朝以前时代的生活习惯。黄帝和成吉思汗,不过是野蛮社会历史的不断重演罢了。
成吉思汗铁木真,是黄金家族的后代,蒙古部落联盟合不勒汗的直系子孙。乞颜部落的合不勒汗传位给堂兄弟泰亦赤兀惕氏的俺巴孩汗,合不勒汗的长子继承主儿乞氏,次子的儿子也速该巴特尔继承孛儿只斤氏,就是成吉思汗的父亲。铁木真的时代,泰亦赤兀惕氏代替主儿乞氏,主政乞颜部。铁木真的父亲是公认的巴特尔勇士,并与王汗部落结为安达,与瓦剌部落联姻。
黄帝也是出自望族的后代,父亲是父系社会狩猎氏族熊袭氏熊姓(黄帝者,少典之子)是燧人氏的后人,母亲是母系社会采集氏族炎帝一族的喬姓,都是西北地区的老官台-大地湾-马家窑灰陶文化(以灰陶为主)的部落。熊有了蜜蜂的翅膀,就是如虎添翼,就是飞虎,就是飞熊。虎豹熊罴,罴pi古代写作羆,上四下熊,意思是捕熊,不是指动物,因为《山海经》《尚书》是口述传承变为文字,有很多同音的错别字,怀疑是貔这种动物,貔pi貅xiu又叫罴pi熊xiong,是一种又像狼又像虎的猛兽,古代人没有图鉴,以讹传讹,可见虎豹熊罴常被搞混,大概都是一些多毛的猛兽。熊袭,同音的错别字就是穷奇。喬是蜜蜂图腾演化为家纹,道家的黄帝仙法叫三喬。喬字容易被误会为高字,高阳、蟜极、高辛、桥牛就是这么来的。《国语-晋语-四》“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少典是人名,所谓少典氏,是少典的儿子中,另立家门,以父亲之名为氏族之名。
《山海经-五藏山经-中次六经》“缟羝山之首,曰平逢之山。南望伊洛,东望谷城之山,无草木、无水、多沙石。有神焉,其状如人而二首,名曰骄虫,是为螫虫,实维蜂蜜之庐。”(东)南望伊洛,说明这山在大西北延安以南。
《山海经·海经-海内北经》“海内西北陬以东者。。。穷奇状如虎,有翼,食人从首(足)始。所食被发。在蜪犬北。。。。大蜂,其状如螽。朱蛾,其状如蛾。蟜,其为人虎文,胫有【綮糸换月,因为个子高,所以需要护胫保护腿部】,在穷奇东。”《海经》以现在的西北为北,蜪犬、穷奇[熊袭]、大蜂、朱蛾、蟜,这几个熊狼、昆虫类部落都是挨着的,都在大西北。
展开全文
《山海经·五藏山经-西山经》有云:“又西二百六十里,曰邽山。其上有兽焉,其状如牛,猬毛,名曰穷奇,音如獆狗,是食人。”也是在大西北。
郭璞注:“ 似虎, 蝟毛, 有翼, 铭曰穷奇之兽。厥形甚丑, 驰逐妖邪, 莫不奔走, 是以一名, 号曰神狗” 。
遂[隧,随]人一族以龙为图腾。黄帝父系有熊氏家族继承燧人氏,世代守护千百年永不熄灭的长明火(民俗学,所以有熊熊烈火这种用法),被称为烛龙,也就是祝融。黄帝是濮阳蚌塑龙虎[狼]图巫师的后代,所以乘龙升天同时又掌控虎豹熊罴。熊就是龍,所以“黄熊”在《归藏》改记作“黄龍”。所以应龙是黄帝的儿子,句龙是黄帝的后代,苗龙也是黄帝的后代,他们都姓龍(熊)。
成吉思汗铁木真青年时,乞颜部落是俺巴孩汗一脉的泰亦赤兀惕氏主政。
黄帝年轻时,部落联盟是黄帝同父异母(其实是同母异父)的兄弟炎帝的老婆女魃的妈妈主政。
此时,出身微贱的扎木合(扎木合祖先是抢来的孕妇生的,所以他的氏族一直被瞧不起)能征善战,原本混的风生水起,联合泰亦赤兀惕氏、主儿乞氏等乞颜部落,但是出身高贵、素有德望的铁木真一来,尽管十三翼之战铁木真吃尽了苦头,最终主儿乞氏等被他欺负奴役的老贵族部落全部投奔了铁木真,让铁木真最终战胜了扎木合。
同理,出自羊子姜(扬子江,羊是在蚩尤以后才从西方传入中国的)水的大溪三期文化(开始大量出现白陶)的出身微贱的美女蚩尤(郭店楚简新发现,蚩在羊传入中国前是意思是美,后才被篡改为丑,尤物也是美的意思)一族,原本能征善战,混的风生水起,兼并了大汶口文化(二期,,5500年前,开始大量出现白陶)的少昊部落,击败了炎帝主政的朱雀红陶仰韶大帝国,但是出身高贵、素有德望的黄帝一来,炎帝等被她欺负奴役的老贵族部落全部投奔了黄帝,让黄帝有了与蚩尤一战的资本。
《史记-五帝本纪》神农氏[炎帝]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黄帝)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貔pi貅xiu,就是罴pi熊xiong)貙chu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
蚩尤白陶帝国源自湘西高庙文化,后发展到岳阳坟山堡、深圳咸头岭、浙江罗家角、曲江石峡、汉中龙岗寺的江南各处,向北由濮阳西水坡进入山东,由白鹰变为白犬再变为白虎,并最后占据了大溪后期文化(《山海经》郝懿行疏引《归藏-启筮》蚩尤出自羊水,以伐空桑[庙底沟])和大汶口后期文化的领导权。
蚩尤的白陶老虎族成为了炎帝的红陶凤凰族的最大竞争者。南方多密林,不利于大帝国的产生,蚩尤完全是靠青铜器的威力,强行统一了湖北山东。《管子-地数》“葛卢之山发而出水,金从之。蚩尤受而制之,以为剑、铠、矛、戟,是岁相兼者诸侯九(大溪文化,九黎)。雍狐之山发而出水,金从之。蚩尤受而制之,以为雍狐之戟、芮戈(马家窑文化青铜刀),是岁相兼者诸侯十二(大汶口文化)。”
黄帝少典氏半坡红陶文明长期臣属于炎帝庙底沟红陶帝国,后来炎帝放弃了庙底沟(空桑),和陈留的空桑,和山东的穷桑。黄帝在炎帝红陶与蚩尤白陶的争雄中,得以脱身西去,与甘肃西陵(轩辕)的大地湾灰陶文明结盟,日后形成马家窑文化,又与江浙的淞泽(风伯)-良渚(风后,常先)文化黑陶国结盟,共同对抗蚩尤夸父主导下的大溪-大汶口联盟。《山海经·大荒北经》“后土(神农)生信,信生夸父”。山东大汶口红陶族的夸父逐日,赶走了炎帝,投降了蚩尤。炎帝只能依附黄帝。
铁木真娶了瓦剌部落当老婆,联合了瓦剌部落。
唐初张守节撰《史记正义》,引《龙鱼图》云:“天遣玄女下授黄帝兵信神符。”《史记-五帝本纪》:“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为了对抗拥有大量青铜武器的炎帝蚩尤联军,黄帝娶了拥有青铜武器铸造技术的黑矮人西陵氏。
芮通内,芮姓起源自陕西(《尚书顾命》有芮伯)。马家窑文化青铜刀,中国最早青铜器,应该就是芮戈,也就是内割。平时侦查和睡觉可以当护身匕首,还能切个肉啥的当工具餐刀,必要时还能投掷飞刀;与木棍绑成十字就能当镰刀,抢收麦子;还能当戈,在盾战时神出鬼没的啄人;与木棍绑成一字就能当长矛或者标枪。
黄帝娶了与蜀山氏(也就是东南的崧泽-良渚文化,以黑陶为主,黑矮人基因)关系密切的李家村类型的西陵(也就是轩辕)的玄女嫘祖当老婆,老官台-大地湾文化李家村类型也是以黑陶为主,嫘祖是黑矮人基因,很黑,所以生的儿子叫玄嚣。《史记天官书》(青龙)角、亢、氐,兖州。房、心,豫州。尾、箕,幽州。(玄武)斗,江、湖(石家河)。牵牛、婺女,扬州(河姆渡)。虚、危,青州(山东龙山)。营室至东壁,并州(李家村)。(白虎)奎、娄、胃,徐州(大汶口)。昴、毕,冀州(后岗)。觜觽、参,益州(高庙)。(朱雀)东井、舆鬼,雍州。柳、七星、张,三河。翼、轸,荆州。朱雀七宿地上分野对应以红陶为主的彭头山-贾湖-裴李岗-仰韶文化,白虎七宿地上分野对应白陶最多的西南洪江高庙-深圳咸头岭文化,青龙七宿对应青帝少昊后李-北辛-大汶口文化,只有玄武七宿分开特别远,一个在扬州对应黑陶河姆渡-马家浜-崧泽-良渚文化,一个在西北对应老官台-大地湾文化的一个特殊类型李家村类型。阿兹特克文明也有五行观,但是以黑为南,以红为北,以白为西,以青为东,以黄为中。黑陶河姆渡二期时,是红陶仰韶的全盛期,此时河姆渡全是红陶,但是却有一些外红内黑的红衣陶,是先做出黑陶,再涂成红色,做工极度复杂且没有必要。可见陶器颜色和纹路不是随便来的,是部落氏族家族信仰的一种体现和传承。
九天玄女很复杂,首先它是红褐人和黑矮人的共同信仰,它的原始形象其实是有九个人。最早的记录后羿射日的故事里其实不是十个太阳而是九个太阳,有学者考证过。由山东迁徙到西南的苗族,至今还保留有九人议会来处理族中大事。民间地方信仰中传说“ 九天玄女”有九尊,九尊玄女所持物法器都不一样〈以中国现有玄女庙为例〉:有八卦、拂尘、宝剑、桃花木剑、葫芦、掐指、天书、照妖镜、两仪、宝珠、钟、九彩石。在台湾乡土神明的民间信仰中,九天玄女又称连理妈、玄女妈、玉女妈、圣祖妈,并以九天方位之论,创造出有大妈、二妈、三妈至九妈的神体九尊神像,手执法器各不相同,各司所职,圣诞日亦不相同。目前最为普遍的圣诞日,皆以农历二月十五日为“九天玄女”祝圣圣诞佳期。
有十人,曰女娲之肠。人神神箭手后羿与九天玄女,这个1加9信仰,从贾湖文化向西迁徙的时候,带到了西方,成为了印度的人神神箭手黑天与九个牧羊女,再传到希腊,则成了神箭手阿波罗福波斯与九个缪斯女神。相信红山文化的女神庙里,应该也是有九个女神。
讨论房中术,自然得是黄帝的老婆,玄女、素女,不是九天玄女,只是个皮肤比较黑的黑陶族女性,历史记载叫嫘祖。素女则是白陶族,擅长医药。
商朝是黑陶族和白陶族的结合,母系源自黑陶族,所以叫玄鸟生商。
海剌儿河之战,铁木真打败扎木合,统一了乞颜部落,并最终取代王汗,统一了整个蒙古。
涿鹿之战,黄帝打败蚩尤,统一了鬼神两种信仰,其后代最终取代傀儡炎帝,统一了整个中国。
《史记-五帝本纪》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
《山海经-大荒北经》:“(大溪文化)蚩尤作兵(联合大汶口文化)伐黄帝(马家窑文化)。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山西)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崧泽文化)、雨师(红山文化)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炎帝妻子,仰韶文化大部落联盟领导者之女,实际军事领导者)。雨止,遂杀蚩尤。”
公元前5300年左右,是一个关键节点。大溪文化(蚩尤)分裂、良渚文化(风后)代替崧泽文化(风伯)、大汶口二期开始出现灰陶。
涿鹿之战,应龙蓄水以淹蚩尤(滹沱河民俗传说)本部的大溪文化从此衰落分裂,黄帝打败失去根基的蚩尤,统一了仰韶大帝国。长江三峡形成于几百万年前,但是1万1千年前最后的冰河期结束时,冰渍融化混杂泥沙,形成了堰塞湖,重新堵塞了三峡。石器时代的人们擅长玩石头,汉尼拔就曾通过冬天烧石头浇水结冰撑爆巨石的办法,在阿尔卑斯山挖出一条路进攻罗马。利用冬天水结冰体积会变大,用烧石头浇水的办法,撑开巨石的缝隙。应龙一边加高大坝,增加压力,一边让敢死队烧下面的石头,引起决堤。湖南水利队杨教授在三峡下游第一个拐弯的宜昌云池附近江底发现一个扇形冲出堆,是二层结构,明显三峡曾经形成过堰塞湖,何驽在云池旁江边红花套遗址60米高处发现水淹痕迹,除了大坝决堤,一般洪水也就只有30米高而已。红花套遗址的覆灭和其他遗址的损伤,导致了大溪文化的集体向东迁徙。成都平原在排干长江水后,逐渐有了人烟,此时才将嘉陵水与扬子水联通,形成了长江。
大禹为何要治水?原始社会逐水草而居广而有之,定居社会虽已形成,但面临洪灾,为何不搬迁?而是历经几代人治水?这样做是否合理? - 怀剑听雨的回答 - 知乎
有个东西叫冰盖。2万年前,最后的冰河期,雪线在云南大理,秦岭淮河以北都是终年积雪
然后冰河期消退,但是这厚厚的冰盖怎么办?它变成了一个叫瀚海的东西,就是现在的蒙古草原,这里以前真的是海,内海。
堰塞体是由火山熔岩流,冰碛物或由地质灾害、地震活动使山体岩石崩塌下来等原因引起山崩滑坡体等堵截山谷,在山谷中形成类似大坝的挡水体。
有个东西叫冰碛堰塞湖。长江黄河统统被冰碛堰塞了。
《长江三峡地区层状地貌研究》杨达源在 1981 一 1985 年进行野外调查中,在宜昌东的云池附近发现一个大型的扇形冲出锥。扇顶的位置在今宜昌东的云池附近,大体经宜都东边的白洋、松滋口、松滋县城南边的七里湖附近伸入洞庭湖区.在云池附近有 50 一 70cm 的砾石堆积.下砾石层厚 20cm 左右,上砾石层厚 40cm 左右,均含有 30%左右的花岗岩、40%左右的石英质岩砾,其间有一层厚 7m 的含细砾砂层,砾石堆积 上部有厚 12m 左右的网纹状红色砂粘土层夹泥砾层,砂粘土层的形成年代为<73 x10’a。据湖南省第二水文队钻探取样做古地磁测年,扇形堆积体开始形成的时代大约在 2.00 士 0.20MBa.P。
三峡形成可能存在两次疏通,第一次是200万年前,是天然的,但是因为地质变动而再次堵住。
然后熊应[昌意,也就是应龙]用人工冷热法让岩体人工风化决堤,这个技术在熟悉石器的古人类里其实已经很普遍了,但估计还是要敢死队去做最后的步骤。所以才会形成扇形冲出锥、成上下都是大石、中间是碎石的汉堡包状态。中间的碎石是下面的大石风化的结果,而上面的大石则是人工二次开凿的结果。古地磁测年,也只是测出开始形成的时代,而不是最终形成的时代,不能作为铁证。
何驽《98荆江特大洪灾的考古学启示》提到“距今5000-5300年前后。。。高程在59米的宜都红花套遗址曾经被洪水淹没”。宜都红花套遗址在宜昌东的云池扇形冲出锥附近,而云梦泽在它们的下游。60米高的洪水是不可能存在的,唯一的可能就是三峡堰塞湖破口了。
洪水最早叫鸿水,两个叫法都和共工有关,而共工源自黄帝儿子熊应[昌意,也就是应龙]的后裔的一个分支帝鸿氏。
这个蒙古内海本来快自己干了,但是龙山时期全球变暖,西伯利亚高原的融水增加,于是这个内海又满了。龙山后期尧的时代后期,才又重新开始重新变冷,北方开始四季分明,尧才制定历法,区分四季,指导农时。
双方避开平原洪泛区,黄帝由山西高原太行山脉向燕山山脉发起北线反攻,但是蚩尤联合燕山的风伯雨师的部落在涿鹿与黄帝决战。一开始风雨连绵,影响了黄帝进攻的势头,但是黄帝联合了炎帝,炎帝让他的妻子听魃的赤水[奔水]部落从洛阳盆地发起南线反击,炎黄联合击败了蚩尤夸父。黑陶良渚文化趁机占据了蚩尤大溪后期文化的地盘形成了屈家岭文化,炎黄联盟则形成了庙底沟后期文化。黄帝举行凯旋仪式,让蚩尤风伯雨师在战车前为他开道,然后黄帝登台,将南方白陶黑陶的鬼信仰和北方红陶黄陶的神信仰合二为一,建立了统一的超级大帝国。作为苗族祖先的蚩尤,很可能是个女人。
唐初张守节撰《史记正义》,引《龙鱼图》云:“黄帝摄政,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造立兵仗刀戟大弩,威振天下,诛杀无道,不慈仁。万民欲令黄帝行天子事。黄帝以仁义不能禁止蚩尤,乃仰天而叹。天遣玄女下授黄帝兵信神符,制伏蚩尤。帝因使之主兵,以制八方。蚩尤没后,天下复优乱。黄帝遂画蚩尤形象以威天下。天下威谓蚩尤不死,八方万邦皆为弭服”。
《韩非子》昔者,黄帝合鬼神于西泰山之上,驾象车而六蛟龙,毕方并鎋,蚩尤居前,风伯进扫,雨师洒道。虎狼在前,鬼神在後,腾蛇伏地,凤皇覆上,大合鬼神。
《史记封禅书》黄帝时,万诸侯,而神灵之封居七千
黄帝的两个儿子,分别主导蚩尤的大溪文化(并联合红陶帝国)和大汶口文化(并联合黑陶帝国),并最终迫使蚩尤帝国最后悲惨的逃回了它的发源地湘西,成为了土家族和苗族。如今部分土家族和苗族,依然尊坐堂白虎蚩尤帝君为祖先。
铁木真东征西讨,把庞大的疆域分封给几个正妻生的儿子,仇敌花剌子模和鞑靼给了术赤,术赤早死,西辽国给了察合台,螚蛮部给了窝阔台,因为他是大汗,所以圣地哈拉和林也给了他,最小的儿子托雷继承了蒙古本部。
黄帝东征西讨,把庞大的疆域分封给几个正妻生的儿子。他的二十五个儿子,十四个得以继承各地部落酋长的位置。
《帝王世纪》辑本:黄帝有四妃,生二十五子,元妃西陵氏女,曰嫘祖,生昌意;次妃方累氏女,曰女节,生青阳;次妃彤鱼氏女,生夷鼓,一名苍林;次妃嫫母.班在三人之下。
《山海经·荒经-海内经》:黄帝妻嫘祖(累祖,雷祖),生昌意,昌意降居若水,生韩流[乾荒]。韩流擢首谨耳、人面豕喙、麟身、渠股、豚止,取淖子曰阿女,生帝颛项。
《路史·后纪八》:帝颛顼高阳氏,姬姓,名曰颛顼,黄帝氏之曾孙。祖曰昌意……生帝乾荒[韩流]。……(乾荒)取“蜀山氏”曰枢(也就是炎帝器),是为河女(女性炎帝),所谓淖子也。淖子感瑶光于幽防,而生颛顼。
《路史·后纪五》:(黄帝)次妃方累氏,曰节,生休及清。休继黄帝者也(娶女性炎帝),是为帝鸿氏。清次,清为纪姓,是生少昊[青阳]。次妃彤鱼氏,生挥及夷彭[夷鼓]。
帝鸿氏,厘姓。帝律[黄帝]生帝鸿,是为帝休。
《路史·后纪六》:母方累氏感掖晶而生,生而多样。黄帝厌,帝休是立。
《路史·后纪五》:(黄帝)元妃西陵氏,曰嫘祖,生昌意、玄嚣[熊嚣]、龙苗[熊苗]。昌意就德,逊居若水,有子三人,长曰乾荒[韩流],次安,季悃。乾荒生帝颛顼,是为高阳氏;安处西土,后曰安息……;悃迁北上,后为党项之辟,为拓跋氏……。玄嚣姬姓,降居诋水生帝喾,是为高辛氏。龙苗[苗龙]生吾融[融吾],为吾氏;吾融生卞明[骆明],封于卞,为卞氏。卞明弃其守,降之南裔,生白犬。是为蛮人之祖。
《山海经·海内经》: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是为鲧。
《山海经·大荒北经》:黄帝生苗龙,苗龙生融吾[吾融],融吾生弄明[骆明],弄明[骆明]生白犬[白马],白犬[白马]有牝牡,是为犬戎,肉食。
《汉书·律历志》:颛项五代而生鲧。
《史记·夏本纪》:夏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项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项之孙也。
《山海经·大荒南经》:鲧妻士敬,士敬子曰炎融,生鹱兜[冠兜]。
《山海经·大荒东经》:黄帝生禺虢,禺虢生禺京[士敬]。禺京处北海,禺虢处东海,是为海神。
仇敌大溪文化的残部分为东西二支。
东迁的冬支被黄帝的盟友、崧泽文化蜀山氏的常先部落征服(崧泽文化风氏的风后风伯被灭,形成了由凌家滩文化演化来的良渚文化防风氏和虞氏),形成了屈家岭文化(最先以黑陶为主,后以灰陶为主)。黄帝的儿子应龙(也就是应熊)入赘常先的女儿,继承了氏族的姓氏,改名叫应常,按照黄帝族的叫法姓在前,常应,古文无常应二字,古文正确写法是昌鹰,同音的错别字就是昌意。屈家岭文化所在地就是若水。《山海经》“应龙已杀蚩尤,又杀夸父。“《山海经·大荒东经》:“应龙处南极(洛阳盆地以南)。杀蚩尤与夸父, 不得复上(南方), 故下(北方)数旱。”黄帝长命,昌意早死,昌意就是颛顼,昌意的后代也被尊称为颛顼,炎帝家族女性死绝后,颛顼继承了仰韶文化帝位,所以炎帝首都空桑也就是庙底沟二期文化也给了他(庙底沟一期二期是红陶仰韶文化最恢宏的地区之一),庙底沟二期灰陶开始大量繁荣。
西迁的西支则被常先黄帝进而从长江中游一路打到长江上游,占领了四川(哨棚嘴文化一期多黑陶,二期开始出现纯灰陶),四川盆地最低矮的成都平原附近,因为四川古海慢慢消失,此后才有了文化遗迹出现。
古代江淮通流,黄帝另一个儿子青阳(不是玄嚣,司马迁搞错了)降处江水,统治蚩尤手下的另一个部落,少昊氏的山东部落,也就是大汶口二期文化后半段开始出现大量黑陶,与南部邻居黑陶良渚文化联姻。
大鸿鬼容区、力牧、常先与风后,都是黄帝的干将北宋道家《云笈七签》卷一百:“﹝黄帝﹞得风后於海隅,得力牧於大泽,即举风后以理民,初为侍中,后登为相。”。海隅很可能指江苏,这样就能解释良渚的主体的黑陶为何会在大溪的晚期和屈家岭的早期如此活跃,并最终严重影响了山东龙山文化,进而偏布全国。这反映的是淞泽-良渚文化与炎黄结盟对抗大溪蚩尤和大汶口夸父。封稀氏又名豕韦,怀疑是凤稀氏,河姆渡同时出土了凤鸟图腾和野猪图腾,苏北一带上古地名也多猪字,稀就是猪的意思。防风氏也就是凰凤氏,又叫防王氏,所以也叫汪芒氏(皇王氏)。可见崧泽良渚是风姓,所以与他们联姻的冠兜也是风姓,演化为凤姓,就是彝族土司凤姓的由来,最后由皇帝正式赐姓凤。
缙云氏是黄帝祖先濮阳龙苗的后代入主白陶西水坡-后岗一期文化形成,所以也算黄帝一族,就好像成吉思汗祖先合不勒汗的子孙都算黄金家族一样。
大溪文化5300年前灭亡,仰韶文化5000年前灭亡,替代的是4990年前的庙底沟二期文化。
黄帝有大德,还政炎帝(也就是河伯),炎王之位母女相传,称炎母,日本男神称彦(炎)女神称命(母),所以日本叫炎母台,中国称阎王者,日本称阎魔,此信仰印度有,中国也原本就有,所以佛教能迅速在中国传播。
《册府元龟》卷一《帝王部》:(炎帝)纳奔水[赤水]氏女,曰听谈,生帝临魁,次帝承,次帝明,次帝直,次帝厘[来],次帝里[裏],次帝榆罔。自炎帝至榆罔,凡八世。
《路史·后纪四》:炎帝节茎,节茎生克[器,粤语]及戏。”又云:“炎居生节茎,节茎生戏,戏生器。釐后为哀[裏],哀后为榆罔。失之。按‘釐’‘来’互音,故书传多作‘帝来’。
《史记》:‘釐生哀,哀生克[器],克[器]生榆罔。’又以‘哀’‘克’为二。”
《路史·后纪四》:“炎帝戏,戏生器及小帝(精卫),自庆甲以来疑年。”
《山海经·荒经-海内经》炎帝之孙伯陵,伯陵同吴权之妻阿女缘妇。缘妇孕三年,是生鼓、延、殳shu,始为侯。鼓、延是始为钟,为乐风。
《山海经·荒经-大荒西经》有互人国,炎帝之孙曰灵恝,灵恝生互人,是能上下于天。
但是黄帝的儿女们被嫁到全国各个主要部落担任酋长,并也与炎帝家族联姻,获得继承权,炎帝一族的女王已经被架空为傀儡。
5000年前,炎帝一族的女王唯一的女儿精卫早死,至姜榆罔母系绝嗣,300年传八王而终,炎帝一族红陶仰韶文化结束,黄帝一族灰陶的时代开始了。
《山海经·五藏山经-北山经》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反,故为精卫。
《文选·高唐赋》注引《襄阳耆旧传》:赤帝女曰姚姬,未行而卒,葬于巫山之阳,故曰巫山之女。
赤松子,神农时为雨师,服水玉,教神龙,能入火自烧。往往至昆仑山上,常止西王母石室中,随风雨上下。炎帝少女追之,亦得仙而去。(《列仙传》)
南方赤帝女学道得仙,居南阳愕山桑树上。……赤帝见之悲恸,诱之不得,以火焚之,女即升天。因名帝女桑。(《太平御览》卷九二引《广异记》)
炎帝一开始与祝融没有什么关系,炎帝一族尚红,但信仰的不是火,而是太阳鸟。在黄帝以前,炎帝一族就与黄帝祖先时常通婚。黄帝一族的崛起,标志着华夏一族的崛起,而炎yan帝di一族的某些部落,因为反对黄帝,反而成了夷yan狄di。炎帝与黄帝的长期通婚,最终融合为独特的祝融文化,红色、鸟、太阳、火,被融为一体。
成吉思汗的后代窝阔台一族继承了他的帝位,但最后帝位却传到了托雷一族的手中。
黄帝的后代颛顼继承了他的帝位,但最后帝位却传到了帝喾一族手中。
成吉思汗的后代为了争夺帝位自相残杀。
黄帝的后代为了争夺帝位自相残杀。
祝融之子共工与颛顼争帝位,黄帝家族内战。
一个是屈家岭支持的女婿王庙底沟二期高阳氏,一个是良渚支持的女婿王山东龙山文化高辛氏
祝融和颛顼,是不同民族对同一个帝位的不同称呼而已,黄种人遂人称的是颛顼继承的黄帝的烛龙神官职务,黑矮人颛族称的是颛族女婿王颛顼,是因为颛顼还兼管着屈家岭文化的三苗。颛顼有三个身份,庙底沟二期的空桑住着的天下共主,同时是黄帝一脉的烛龙神官,还是三苗的女婿王
炎帝一族的王位不是炎帝的,而是他老婆的,是母系社会仰韶
为啥共工要和颛顼争呢?因为帝位本来是炎帝的,炎帝家女性死绝了。而共工和颛顼都是炎黄通婚的有资格继承。
根据《山海经》,祝融是神官官职,根据《国语郑语》,祝融似乎是黄帝家族的宗伯,也就是主持整个黄帝家族祭祀祖宗的人。根据《山海经》,似乎祝融不是一个世袭职务,大家抢的还挺厉害的。颛顼就是炎帝女性死绝了以后,以自己炎黄血统加祝融官职打赢共工成为天下共主的。
天下共主是从燧人氏神农氏那里一路传下来的,一开始是基于经验技术的传承,因为火和农业造福大众,和过人的领导力,演变为王位的血统化传承,还有代替全国各地人民祭祀天帝求风调雨顺和呼唤日月食回归等的任务。到了炎帝时代,已经是全国公认的继承制度了,颛顼共工也是靠血统获得的继承权,而不仅仅是实力
黄帝打赢了蚩尤,却不能成为天下共主,而只是作为炎帝名义上的副手统治天下,还是要靠和炎帝家族不断通婚来获得血统。
根据现代黄帝家族基因统计结果推断,黄帝是非洲基因北支的狩猎民族燧人氏的父系直系后代,而炎帝是非洲基因南支的采集民族伏羲女娲氏的母系直系后代。黄帝家族设立祝融世代守护长明火和祭祀龙信仰,所以才叫烛龙,因为为了对抗蚩尤而与良渚矮黑人联姻,矮黑人是猪图腾,所以官职又叫猪龙,写作者竜,很容易误会为是老童。
如何读《山海经》?其精髓在哪里? - 怀剑听雨的回答 - 知乎
《山海经-荒经-大荒东经》: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少昊孺帝颛顼于此。
耆童 应龙_怀剑听雨
耆童是否就是者竜,也就是猪(狫)龙,也就是奢龙,也就是祝融,也就是烛龙,象征有蟜氏与有熊氏的结合。烛龙(祝融,因周武王把黄帝之后封于祝,也就是江苏赣榆,而弄混)真的是源自黄帝,而与炎帝联姻,管理炎帝的子民。祝融是黄帝直系继承人宗家才有的神官称号。所以,在颛族看来,共工与颛顼打,也就是炎黄族看来,共工与祝融打。《史记·补三皇本纪》:“诸侯有共工氏,任智刑以强霸而不王;以水乘木,乃与祝融战。不胜而怒,乃头触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维缺。”《淮南子》:“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列子·汤问》:““天地亦物也。物有不足,故昔者女娲氏炼五色石以补其阙;断鳌之足以立四极。其后共工氏与颓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文子》曰:“共工为水害,故颛顼诛之。”《山海经-五藏山经-西山经·不周山》原文:从长沙山再往西北三百七十里,曰不周之山。北望诸【囟比】之山,临彼岳崇之山,东望泑泽,河水所潜也。昆仑之虚就是洛阳的环辕山盆地,不周山就是洛阳西边的商洛的天柱山。
祝融是神官官职名,不是说做过这个神官,就会去用祝融做姓氏,因为一开始是叫烛龙的,必须是龙信仰的燧人氏的后代,要负责保证长明火永不熄灭而设立的官职,也就是必须是黄帝家族血统才能担任的神官官职名,还不世袭,所以在黄帝各大家族之间不断变化,甚至有同时两个祝融存在的情况。后来周武王把黄帝之后封于祝,也就是江苏赣榆,才叫成了祝融,演化为祝姓。
黄帝炎帝联姻了三百年。
黄帝有很多后代都在争烛龙这个神官头衔,炎帝血统(凯撒血统)、烛龙头衔(凯撒头衔)是成为天下共主(罗马皇帝,也就是奥古斯都头衔)的前提条件。烛龙头衔原本是天下共主兼有的头衔,到了后期,成了天下共主继承人的专用头衔,比如作为尧的继承人,舜就担任了祝融去杀死鲧。
《山海经-海内经》炎帝之妻,赤水(奔水)之子“听【讠夭】[听魃]”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茎]”,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路史·后纪八》:帝颛顼高阳氏,姬姓,名曰颛顼,黄帝氏之曾孙。祖曰昌意……生帝乾荒[韩流]。……(乾荒)取“蜀山氏”曰枢(也就是炎帝器),是为河女(女性炎帝),所谓淖子也。淖子感瑶光于幽防,而生颛顼。
共工的爸爸是祝融,但是爸爸死后或期满后,祝融就到了高阳颛顼手上了
再加上高阳的母亲就是女炎帝,而共工是奶奶是女炎帝,辈分差了远了,所以才由高阳继承炎帝的天下共主地位。
黑矮人在中国被称为颛族,藏族、壮族都与他同源。颛顼就是颛族的女婿,因为昌意和少昊玄嚣都娶了矮黑人老婆,所以都是颛顼,所以他们的后代也都是颛顼,青阳则不是。
颛顼也分为高阳氏颛顼和高辛氏颛顼,一个是屈家岭的女婿王,一个是良渚的女婿王
链接:为什么商周的鼎上有的纹饕餮,是一种禁止暴饮暴食的警示,还是鼓励多食? - 怀剑听雨的回答 - 知乎
大禹是否真的铸九鼎代表九州? - 怀剑听雨的回答 - 知乎
禹传位给益,但他的儿子启是怎样最终取得统治地位的?为什么从启开始变成了继承制? - 怀剑听雨的回答 - 知乎
《路史·国名纪甲》载姜姓的戏国:“戏,骊山之北,水名。今新丰有戏亭,幽王死焉。或云。幽、褒姒戏此而名,妄也。正音希。”“器[枢]生钜[榆罔]及伯陵、祝庸[祝融]。”
《山海经-海内经》炎帝之妻,赤水[奔水]之子“听【讠夭】[听魃]”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茎]”,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共工生术器,术器首方颠,是复土穰,以处江水。共工生后土,后土生噎鸣,噎鸣生岁十有二。
颛顼和共工都是炎黄通婚的后代,所以都有炎帝的继承权。
昌意的后代颛顼继承了炎帝和空桑后,黄帝的一个后代帝鸿氏继承祝融职位和陕西本部和洛阳盆地,帝鸿氏与炎帝家族联姻,玄冥(神官,也就是水师)戏的孩子器,生下继承祝融神官的孩子,而这个祝融去重庆继承了哨棚嘴文化,生下共工。共工认为自己是帝鸿氏与炎帝家族的后代,又拥有重庆、陕西、洛阳的大片地盘,才应该继承炎帝,于是学黄帝搞水淹。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共工氏有子曰句龙,为后土。
《国语·鲁语》:“共工氏之霸九州(洛阳)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土,故祀以为社。”
《山海经》中记载有“共工之台,射者不敢北乡(向)”,
《国语·鲁语上》载:共工氏之伯九有。郭沫若说:共工氏长期活动的地方是今河南西部的伊水和洛水流域。这个地方古代称为九州,可能来源于共工氏的九个氏。后来,这里往西的山区中还有九州之戎,大概是共工氏的余部延续下来的。
《左传·昭公十七年》:“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管子·揆度》:“共工之王,水处什之七,陆处什之三,乘天势以隘制夫下。”
《淮南子·本径训》高诱注:“九婴,水火之怪,为人害之地有凶水。”
《淮南子墬形训》:“何谓九州?东南神州曰农土,正南次州曰沃土,西南戎州曰滔土,正西兖州曰并土,正中冀州曰中土,西北台州曰肥土,正北泲州曰成土,东北薄州曰隐土,正东扬州曰申土。”
《后汉书·张衡传》注引《河图》曰:“天有九部八纪,地有九州八柱。东南神州曰晨土,正南昂州曰深土,西南戎州曰滔土,正西弇(兖)州曰开土,正中冀州曰白土,西北柱州曰肥土,北方玄州曰成土,东北咸州曰隐土,正东扬州曰信土。”
《初学记》卷八·州郡部·总叙·州郡·第一引《河图括地象》曰:“天有九道,地有九州。天有九部八纪,地有九州八柱。昆仑之墟,下洞含右;赤县之州,是为中则。东南曰神州,正南曰迎州一曰次州,西南曰戎州,正西曰拾(兖)州,中央曰冀州,西北曰柱州一作括州,正北曰玄州一曰宫州,又曰齐州,东北曰咸州一作薄州,正东曰阳州。”
《左传·哀公四年》:“士蔑乃致九州之戎”。注“九州戎在晋阴地陆浑。”
《淮南子·本经训》:舜之时,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桑。龙门未开,吕梁未发,江淮通流,四海溟涬,民皆上丘陵、赴树木。舜乃使禹疏三江五湖,辟伊、阙,导廛、涧,平通沟陆,流注东海。鸿水漏,九州干,万民皆宁其性。
《路史》:(空桑)若乃伊尹之生,共工氏之所灌,则陈留矣。……乃若共工氏之振滔鸿水,以薄空桑,则为莘、陕之间。
《史记·五帝本纪》:帝鸿氏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慝,天下谓之浑沌。
黄帝三百年,三百年后,炎帝绝嗣,黄帝后代才成为天下共主。
4990年前,经过百年的混乱,黄帝之孙昌意的后代、有蟜氏的喬阳[高阳,颛顼]继承帝位。
《吕氏春秋·古乐》帝颛顼生自若水,实处空桑[庙底沟],乃登为帝。陕县庙底沟二期灰陶文化开始。颛顼采用家族垄断祭天权力的办法,将儿子许配给各地的母女相传世袭女族长担任副手祭司,开展中央集权。
《国语·楚语下》:“及少昊之衰也,九黎乱德,民神杂糅,不可方物。夫人作享,家为巫史,无有要质。民匮于祀,而不知其福。蒸享无度,民神同位。民渎齐盟,无有严威。神狎民则,不蠲其为。嘉生不降,无物以享,祸灾荐臻,莫尽其气。颛顼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使复旧常,无相侵渎,是谓绝地天通。
《书·吕刑》:“黄帝[颛顼]哀矜庶戮之不辜,报虐以威,遏绝苗民,无世在下。乃命重、黎,绝地天通,罔有降格。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少皞氏有四叔,曰重、曰该、曰修、曰熙,实能金、木及水。使重为句芒(神官,后代舜),该为蓐收(神官),修及熙为玄冥(台熙,就是戏,神官,生祝融,祝融生共工),世不失职,遂济穷桑,此其三祀也。颛顼氏有子曰犁(黎),为祝融(神官,继承共工的父亲的官职);共工氏有子曰句龙,为后土,此其二祀也。
《管子·五行》:“昔者,黄帝 得 蚩尤 ,而明於天道;得 大常 ,而察於地利;得 奢龙[老童],而辩於东方;得祝融,而辩於南方;得大封,而辩於西方;得后土,而辩於北方。
《山海经》颛顼生老童,老童生重(继承东方木德句芒)及黎(继承南方火德颛顼氏祝融烛龙触龙),帝令重献上天,令黎邛下地(共工子句龙后土)。下地是生噎,处于西(南)极,以行日月星辰之行次。颛顼生老童,老童生祝融(黎),祝融生太子长琴,是处榣山,始作乐风。
《风俗通义》卷八引《礼传》“共工之子曰修,好远游。”
《史记·五帝本纪》虞舜者,名曰重华[竜华,龙华],重华父曰瞽叟,瞽叟父曰桥牛[蟜牛],桥牛父曰句望[句芒,重](中间有很多个世袭的句芒),句望父曰敬康[卷章,老童],敬康父曰穷蝉[熊称],穷蝉父曰颛顼,颛顼父曰昌意,以至舜七世矣。
《左传》“高辛氏时,凤鸟氏为历正。凤盍以官为氏。望出平阳、邰阳。”“任、宿、须句、颛臾,凤姓也,实司太吴[昊]有济之祀。”凤姓出自风姓,而风姓出自良渚文化皇风氏。颛顼一脉很可能因为与良渚文化联姻,而山东颛臾改为凤姓。这就能解释颛顼一脉为何会与黑陶关系密切。
4780年前,传承不到200年,黄帝正妻所出的高阳家族因为天灾和中央集权激起公愤被推翻,庙底沟二期衰落。同时,高阳家族的有力支持者黄帝正妻家族所在的马家窑一期被推翻,马家窑二期半山类型主政。在良渚文化(凉山黑彝的祖先)的支持下,黄帝所出的玄嚣家族的颛顼蟜极取代原有的少昊,黄帝正妻所出的青阳家族的少昊被推翻,大汶口二期(5500-4800)灭亡,大汶口三期,灰黑陶、黄陶剧增。
帝喾高辛氏,黄帝之曾孙也,高辛父曰娇极[蟜极],娇极父曰玄嚣(玄喬),玄嚣父曰黄帝。(《史记·五帝本纪》)帝喾娶陈锋氏女,生放勋。娶诹訾氏女,生挚。帝喾崩,而挚代立。帝挚立,不善,崩,而弟放勋立,是为帝尧。(《史记·五帝本纪》)
4600年前,黄帝之子喬玄[玄嚣,玄喬]的后代少昊喬辛[高辛]称帝,也就是帝喾。
淮阳平粮台文化宛丘古城遗址
帝喾灭亡了屈家岭文化,其残部南退为石家河文化。
《史记·楚世家》:“高阳生称[穷蝉,熊称],称[穷蝉,熊称]生卷章[老童,敬康],卷章[老童,敬康]生重、黎。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共工氏作乱,帝喾使重黎诛之而不尽。帝乃以庚寅日诛重、黎,而以其弟吴回为重、黎后,复居火正,为祝融。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诉剖而产焉。其长一曰昆吾,二曰参胡,三曰彭祖,四曰会人,五曰曹姓(邾国),六曰季连,芈姓、楚其后也。”回族因吴回得名,同时也是黄帝的徽记云彩。
《世本·帝系》:颛顼娶於滕氏,滕氏“奔”之子,谓之女禄,产老童。 老童生重、黎及吴回。
黄帝族是长明灯的守护民族,烛照四野,所以燭熊也就是烛熊,被误解记录为祝融。
重黎被帝喾击败后,屈家岭文化衰败,只剩一条手臂的吴回率部南下建立石家河文化,到了吴回的后代陆终,用姻亲广泛结盟,恢复了势力。陆终娶鬼方氏妹,可见此时鬼方还在南方,直到迁三苗于三危,才一部分去了北方。
《索隐》引《系本》:“陆终娶鬼方氏妹,曰女嬇。其长一曰昆吾;二曰参胡;三曰彭祖(涿韦);四曰会人;五曰曹姓(邾国);六曰季连,啱(芈)姓,楚其后也。
《世本·帝系》云:“黄帝娶于西陵氏之子,谓之累祖,产青阳及昌意,昌意生颛顼,颟(同前字)顼生鲧。黄帝生玄嚣,玄嚣生侨极,侨极生帝喾,帝喾生尧。黄帝为其子昌意取蜀山氏。昌意之子干荒[乾荒,韩流],亦娶蜀山氏。颛顼母,独山氏之子。青阳即少昊,黄帝之子,代黄帝而有天下,号曰金天氏。少昊,黄帝之子,名契,字青阳,黄帝殁,契立,王以金德,号曰金山氏,同度量,调律吕,封泰山,作九泉之乐,以鸟纪官。昌意生高阳,是为帝颛顼。颛顼母,蜀山氏之子,名昌濮。颛顼娶于胜濆氏之子,谓女禄,是生老童。颛顼生僻,儒生卷章[老童],卷章生黎。老童娶于根水氏,谓之骄福,产重及黎。老童生重、黎及吴回,生陆终。陆终娶于鬼方氏(实沈儿子)之妹,谓之女嬇,是生六子,孕三年而不育。剖其左胁,获三人焉;剖其右胁,获三人焉。其一曰樊,是为昆吾(后与母家大夏联姻,成为夏朝的支柱诸侯);其二曰惠连,是为参胡(回母家继承后岗二期);其三曰篯铿,是为彭祖(梼杌也就是野猪图腾,一直留在南方);其四曰求言,是为郐人;其五曰晏安,是为曹姓;其六曰季连,是为芈姓。”
《左传·昭公元年》:“昔高辛氏有二子,伯曰阏伯,季曰实沉,居於旷林,不相能也,日寻干戈,以相征讨。后帝不臧,迁阏伯於商丘(河南),主辰,商人是因,故辰为商星。迁实沉於大夏(太行山),主参,唐人是因,以服事夏、商 。”商迁都殷墟后,就是在郑州被盘龙城背叛而失去铜矿资源而失势后去投靠亲戚,其部落是蚩尤留在河北的残部和黄帝一族的结合,所以同时有神鬼两种信仰。之后舜把高辛八元赶去边疆,契就到了偏堡子文化,之后利用辽东铜矿与老虎山文化结盟一起打回中原,建立了岳石文化,留在辽东的则成为孤竹国,殷墟就是靠黄河运来的辽东铜矿重振雄风,之后箕子也选择去投靠他们建立朝鲜国。被放逐到北方的后岗二期的参国实沉与南方正失势的石家河的颛顼吴回一族陆终联姻,生惠连,也就是参胡。《帝系》曰:颛顼五世而生鲧(吴回,陆终娶实沉儿子的妹妹当老婆,惠连回去继承参胡,,,,鲧)。
4500年前,鲧的祖先实沈入主龙苗的西水坡-后岗一期文化的旧地,成为灰陶安阳后岗二期文化(白犬国)。良渚文化(凉山黑彝的祖先)趁机联合石家河文化(颛顼氏)以及后岗二期文化(白犬国),占据兵力空虚的山东,大汶口三期(4800-4500)灭亡,山东龙山文化冠兜开始。良渚文化达到权势最高点。庙底沟二期4990~4450演化为客省庄二期文化4400~4000
陶寺文化开始
4400年前,帝喾的后代帝挚入主灰陶王湾三期文化,地盘狭小。山东龙山文化4350~3950
4300年前,黄帝的后代分裂出“王油坊-造律台文化”、王湾三期文化、洛阳的三里桥文化4270~3950(相柳)、陶寺文化(放勋)、西安的客省庄二期文化4400~4000(共工)。
<左传·昭公四年>载:"四岳、三涂、阳城、大室、荆山、中南,九州之险也,是不一姓。"
尧时,陶寺文化地盘狭小,马家窑-客省庄-三里桥-哨棚嘴、后岗、山东龙山-造律台、石家河这四岳都势力强大。舜修德振兵,将他们逐一击破,并逼迫他们部分首脑部落迁徙,制造矛盾。
虞舜者,名曰重华。重华父曰瞽叟,瞽叟父曰桥牛,桥牛父曰句望,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穷蝉,穷蝉父曰帝颛顼,颛顼父曰昌意
昌意生颛顼,颛顼生熊称,(穷蝉)生老童,卷章(敬康)生祝融。颛顼生老童,老童生重及黎,帝令重为勾芒(句望)献上天,令黎为祝融邛下地。老童也有误会为卷章,进而变成敬康,也就是舜的祖先。虞舜者,名曰重华。重华父曰瞽叟,瞽叟父曰桥[蟜]牛,桥[蟜]牛父曰句望,句望父曰敬康
西周村邑,半畮70*70=4900平米,代表:鹿邑栾台遗址、安阳后岗二期遗址龙山古城
西周丘邑,一畮160*160=25600平米,代表:郑州西山遗址仰韶古城、淮阳平粮台遗址龙山古城
西周甸邑,二畮320*320=10万平米,代表:辉县孟庄遗址龙山古城,安阳后岗二期遗址、郑州西山遗址
西周鄙城,四畮,代表:王城岗夏初大城
西周男都,二里
西周子都,三里
西周伯都,五里
西周侯都,七里
西周王都,九里
《吕氏春秋·恃君览·行论》鲧为诸侯,怒于尧曰:“得天之道者为帝,得帝之道者为三公。今我得地之道,而不以我为三公。”以尧为失论,欲得三公。怒甚猛兽,欲以为乱。比兽之角,能以为城;举其尾,能以为旌。召之不来,仿佯于野以患帝。舜于是殛之于羽山,副之以吴刀
《通志》:“尧封鲧为崇伯,使之治水,乃兴徒役,作九仞之城”。
《淮南子·原道训》:“ 昔者伯鲧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
《吴越春秋》:“ 鲧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此城郭之始也。”
安阳后岗二期文化是有城墙的,边长70米,相当于周朝的村邑面积,但在当时算是较大的城市了,具体请看《中国史前古城》http://vdisk.weibo.com/s/updZJI7Sw0CVz
(尧舜)殛鲧于羽山,以变东夷。
《山海经·大荒(东)南经》:“大荒之中有人名曰驩头。鲧妻士敬,士敬子曰炎融,(与驩兜联姻)生驩头。驩头人面鸟喙有翼,食海中鱼,杖翼而行。维宜、芑、苣、穋是食。有驩头之国。
舜杀了鲧,鲧的遗腹子禹(所以大禹既是河北籍贯,又是山东高密长大的人)。鲧妻士敬生的大儿子炎融率领饕餮族,被舜从河北安阳迁徙到山东高密,作为山东龙山文化的穷奇族驩兜家的奴隶族,但是驩兜却与炎融联姻来对付舜,炎融生了小驩头。
(尧舜)放驩兜于崇山,以变南蛮。
炎融、驩兜又被迫去投靠南边的丹朱。《山海经·海外(东)南经》讙头(讙朱)国在其(毕方)南[东南](东[东北]),其为人,人面有翼,鸟喙,方捕鱼。“
(舜)迁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
炎融、驩兜又联合丹朱的三苗反叛,势力庞大。但是老天爷救了舜,史无前例的五星聚首天象出现了。舜假装屈服,《汲冢竹书纪年》“舜篡尧位,立丹朱诚,俄又夺之。”《路史·发挥》引《汲冢竹书纪年》:“(尧)末德衰,为舜所囚。”《晚出竹书纪年》:“舜囚 ,复偃丹朱,使不与父相见。”
公元前2195年,舜利用五星聚首天象,召开大会,擒三苗首领(丹朱、驩兜和马雚头),石家河文化灭亡,三苗进一步南逃。《荀子·议兵》“尧(舜)伐雚兜”,《舜典》分北三苗,《史记》迁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把三苗上层的回族(驩兜族的苗民和丹朱族等,丹朱本人被留下)迁徙到西边,形成了齐家文化(公元前2195年至公元前1600年)。郭濮注:驩头,尧臣,自投南海(洞庭湖)而死,帝怜之,以其子居南海(洞庭湖)而祀之”。雚头不愿意去,就自杀了。他的儿子苗民带着部落去了西边。《山海经海内南经》苍梧之山,帝舜葬于阳,帝丹朱葬于阴。
《地道经》:“陇西郡首阳于三危,三苗所处。”又云:“鸟鼠同穴西有三危山,三苗所处是也。”《河图括地象》:“三危山在鸟鼠之西南,与汶山相接······黑水出其南。”《山海经·大荒(西)北经》:“西北海外有黑水(西安)之北,有人·····名为苗民。颛顼生驩头(驩兜),驩头生苗民。苗民厘姓,食肉。”
丹朱一族作为有扈氏(回族)首领,也自然到了西边,顺便把丹X的命名也带到了西边。《山海经·大荒(西)北经》:“有始州之国(宝鸡),有(新)丹山,此山出丹朱也······”《淮南子·地形训》:“昆仑山墟以下[北]······黄水三周复其源,饮之不死,是为(新)丹水,(黄)河水出(新丹水)东北陬,贯入禹所导积石山(潼关)”。
《后汉书·西羌传》:“西羌之本出自三苗。及舜流四凶,徒三危,河关之西南羌地是也。”
这场大决战,舜用威压就解决了。蚩尤白虎图腾的南三苗,被打到西藏,变为白马藏族,被打到湘西云贵,变为土家族、瑶族和彝族,与回族基因非常接近的畲族则回到跟随蚩尤起事前的东南福建老家(灭亡了昙石山文化前2900到前2195)。
唐人张守节《史记正义》引《神异经》注道:“西方荒中有兽焉,其状如虎而大(体格像老虎但比老虎大),毛长二尺,人面(脸有点像人),虎足(腿有点像老虎),猪口牙,尾长一丈八尺,搅乱荒中,名梼杌(táo wù)。一名傲狠(獓狠ao yin),一名难训。”
《山海经.西山经》:“三危之山,其上有兽焉,其状如牛(体格像牛一样大),白身(肤色苍白),四角(四根獠牙),其豪如披蓑,其名曰ao yin ,是食人。”
(舜禹)流共工于幽陵,以变北狄
炎融饕餮族、驩兜穷奇族、丹朱梼杌族、共工混沌族的联军被舜打败,一支向西去了山西建立了石峁文化。当然也有留在西边游击的。也就是石峁遗址的“皇城台”(建造于公元前2300年),共工氏和三苗把石峁遗址从“皇城台”兴盛和扩大成了一个城邦,石峁文化。《吕氏春秋·恃君 》:“鴈门之北,鹰隼(丹朱)、所鷙(三苗)、须窥(共工)之国,饕餮(鲧)、穷奇(冠兜)之地。”
《山海经·北山经》:“有兽焉,其状如牛(体格像牛一样大)而四角(四根獠牙),人目,彘耳,其名曰诸怀,其音如鸣雁,是食人。”
三霄娘娘在河南安阳、濮阳以及四川峨眉山都有信仰,应该就是三苗遗民对祖先的崇拜遗存。三霄是云霄、碧霄、琼霄。云霄应该就是回族,回字金文就是一朵云,黄帝以云为官名。碧霄应该就是青衣一族,也就是水族、苗族、侗族、畲族。琼霄应该就是熊氏,彝族、瑶族,源自黄帝有熊氏,但又与黑陶良渚文化关系密切。《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封神演义不是原创,而是一种对相关神话传说的汇聚,里面第五十一回,三霄的结局,云霄被捉走压在山下,琼霄、碧霄被杀死,也和三苗结局相似。回族被逼迫迁徙到西北成为齐家文化,水族、苗族、侗族、畲族、彝族、瑶族则被大禹打得很惨,一路逃到西南和东南。这也就是为什么回族会和畲族基因接近的原因。
4200年前,回族从湖北来到大西北,湖北石家河文化衰落,西北齐家文化开始。《尚书舜典》流共工于幽州,放欢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史记五帝本纪》讙兜进言共工,尧曰不可而试之工师,共工果淫辟。四岳举鲧治鸿水,尧以为不可,岳强请试之,试之而无功,故百姓不便。三苗在江淮、荆州数为乱。于是(山东龙山文化)舜归而言于帝,请流(西边)共工(客省庄、三里桥文化)于幽陵,以变北狄;放(东边)讙兜(欢兜或冠兜,山东龙山文化,彝族)于崇山,以变南蛮;迁(南边)三苗(回族)于三危,以变西戎(成为白陶齐家文化);殛(北边)鲧于羽山,以变东夷:四罪而天下咸服。《左传·文公十八年》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苍舒、隤岂、檮寅、大临、龙降、庭坚、仲容、叔达,齐圣广渊,明允笃诚,天下之民谓之八恺。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伯奋、仲堪、叔献、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狸,忠肃共懿,宣慈惠和,天下之民谓之八元。“昔帝鸿氏(帝工氏,也就是共工氏)有不才子(共工),掩义隐贼,好行凶德,丑类恶物,顽嚚不友,是与比周(自立门户),天下之民谓之浑敦(混沌)。少嗥氏(山东龙山文化)有不才子(讙兜),毁信废忠,崇饰恶言,靖谮庸回,服谗蒐慝,以诬盛德(诋毁虞舜),天下之民谓之穷奇(熊袭,因为讙兜与共工关系好,讙兜的部分家人去北方幽陵投靠共工,最后去了朝鲜和日本)。颛顼(高阳氏)有不才子(三苗,石家河文化),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告之则顽,舍之则嚚(数为乱),傲恨明德,以乱天常,天下之民谓之檮杌(高阳氏檮寅之兄)。此三族也,世济其凶,增其恶名,以至于尧,尧不能去。缙云氏(后岗二期文化)有不才子(鲧),贪于饮食(建筑堤坝是体力活,吃饭多),冒于货贿(大量征调工具和劳动力脱产建筑堤坝),侵欲崇侈,不可盈厌,聚敛积实,不知纪极(盗用休耕翻土好、来年准备播种的松土来快速建筑堤坝),不分孤寡,不恤穷匮(盗用息壤,引发饥荒),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谓之饕餮(饕餮纹最早出现在良渚文化后期,也就是大禹统治时期,并被铸于九鼎,饕餮就是晋字纹章,通常有回云纹装饰)。舜臣尧,宾于四门,流四凶族混沌、穷奇、梼杌、饕餮,投诸四裔,以御魑魅。”
三苗从蚩尤黄帝时开始,被从山东大汶口、重庆大溪赶到湖北屈家岭,重黎吴回时被帝喾赶到石家河,虞舜时把三苗最上层的白陶回族赶到了西北,大禹时继续把三苗赶到了湘鄂西。
颛zhuan族的分支禹zhen族,又分为虞、鲁、胤三族。大禹yu把舜的家族虞zhen-wu族分封在了鄂东镇压三苗,同时掌控大冶和江西的铜矿资源,就是以后的昆吾(禹吴),也就是盘龙城文化。鲁zhen-guan族分封到东夷鲁lu地,就是斟灌(禹鬲)。自己所在的胤zhen-xun族分封到洛阳盆地和浔扬江,就是斟浔(禹旬)。
出自山东龙山文化的舜首先出兵石家河文化,将其贵族阶层的白陶回族迁徙到西藏,然后趁机出兵干掉其政敌山东龙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的冠兜,灭亡良渚文化,将其迁徙到石家河文化,将安阳后岗二期文化的鲧迁徙到山东龙山文化并处死,收养大禹培养。
《淮南子·本经训》:“舜之时,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桑。”
西安的客省庄文化二期共工氏的大臣、洛阳盆地的三里桥文化的相柳,联合讙兜反对舜,再次发动水淹,这次地点在黄河而不是长江,结果被年纪轻轻的初出茅庐的大禹讨伐而死。之后,大禹还击败了三苗。所以共工氏所在的客省庄文化二期、哨棚嘴文化、相柳所在的三里桥文化和三苗所在的石家河文化在这一时期都灭亡了。
《山海经·大荒西经》:“有禹攻共工国山。”《荀子·成相篇》中说:“禹有功,抑下鸿,为民除害逐共工,北决九河,通十二渚疏三江。”
《大荒北经》:“共工臣名曰相繇,九首蛇身,自环,食于九土。其所歍所尼,即为源泽,不辛乃苦,百兽莫能处。禹湮洪水,杀相繇,其血腥臭,不可生谷。其地多水,不可居也。禹湮之,三仞三沮,乃以为池,群帝因是以为台,在昆仑之北。”洛阳盆地前面已经说过,古代被称为九洲,所以这附近的神兽都是九个头或者九条尾,洛阳盆地在昆轮之丘也就是昆族祖居之地环辕山的西北边,5000年前时,以西北为北。
《海外北经》:“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以食于九山。相柳之所抵,厥为泽溪。禹杀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树五谷种。禹厥之,三仞三沮,乃以为众帝之台。”重复说同一个故事,可见《山海经》其实是《山经》、《海经》、《荒经》三本书。
《淮南子·本经训》:“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邱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
大禹开涂山,引导长江水离开淮河,淮河的泛滥问题才得到缓解,更多的平原土地才出现。
4100年前,大禹彻底灭亡良渚文化防风氏,迁徙“王油坊-造律台文化”,建立灰陶广富林文化,称霸会稽山,《太平御览》卷七引《孝经钩命诀》载:“禹时,五星累累如贯珠,炳炳若连璧。利用五星连珠最终灭亡了石家河文化,将其赶往南方土家族领地,成为水族、畲族、彝族、瑶族、苗族。迁徙后岗二期文化到洛阳盆地。最后,灭亡了“振滔洪水”打算学黄帝击败蚩尤的办法翻盘的客省庄二期文化的共工氏的相柳,大禹的禹字就是叉刺眼镜蛇。
红陶帝国发展成陶寺文化的尧帝国,黑陶帝国发展为龙山文化的舜帝国,最后与舜同族的舜的干儿子禹带领龙山文化再次统一了中国,形成了安阳后岗二期文化-登封王城岗文化-新密新砦文化-安阳后岗三期文化-新密新砦二期文化-洛阳二里头文化的夏朝。
夏朝新砦期文化,公元前1870—前1790年,公元前1790—前1720年
夏朝(公元前2000-前1800年年新砦文化和之后的二里头文化)。《墨子耕柱》“昔者夏后开[启,广东话启念开]使蜚廉(有翳氏族长)折金于山川,而陶铸之于昆吾”,骗东北的商秦祖先有翳氏教开采青铜矿的秘法给昆吾。从而让中原王朝拥有了从蚩尤开始失传的冶炼秘法,能够更好的掌控国家。昆吾也从此以此要挟夏朝,兵器甚至铜鼎都要靠昆吾铸造,直到夏桀从商汤处学会冶炼技术。这也导致昆吾造反,殷商靠帮夏朝镇压昆吾而趁机崛起。
山东的岳石文化似乎来自山西北部的老虎山文化(前3000年至前2000),也就是舜的幽州,其实就是后羿一族赤翟,还联合了辽东的偏堡子文化,也就是舜的营州,其实就是满族的祖先商民族白狄,前2000年中国出现了一次降温,两个文化在前2000年左右突然消失南下,然后山东龙山文化(前2350─前1950)和陶寺文化就被灭亡了,出现了岳石文化(前1900-前1600)和后陶寺文化。
本文由铜雀综合发布,2017年3月19日
标签: 芑怎么读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