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结论:龙,是一种巨型的史前昆虫,藏青色,寿命长,晚年颜色会变红灰色。龙的弹跳力惊人,在空中主要是飞行与滑翔。
龙的翅膀是透明的,东方古人见飞龙,只见龙身不见翅膀形状,于是将龙背后的翅膀写意为祥云,因此,同样是龙,西方写实的画风都会给龙画上翅膀。
龙为什么是邪恶的?因为龙是肉食,傍海而居,会筑巢,在海中产卵,以海中生物为食,偶尔会在沿海地区兴风作浪吃人或者动物,中世纪的欧洲由于航运的发展,遇到龙的几率相对较高,吃过苦头。
龙不会喷火,但在极其危险的境地会喷射某种易燃易爆易挥发的液体,曾有古代军队打算用火袭击龙的巢穴,结果全军覆没。
现在还有龙吗?由于环境污染加上产卵数量极其稀少,大部分龙卵都成了海洋生物的美餐,因此,龙灭绝了。
中国古代说龙,一般浮夸现象都很严重,比如某个皇帝在位时提出,哪里有真龙现身,上报就有奖励。那果断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啊,不可轻信。但是在各种浮夸表面下,很多记载给人的感觉是,龙对于古人而言,是一种真实存在在生活中的动物,只是稀有,但并不是虚构,他们描写龙的话语,也有很多是朴素、直接、不带艺术修饰的。而且许多细节的描写都几乎一模一样,带有规律。状如画龙;表有粘液,腥气极重,坠于地面多有蝇虫围绕;得水则神,失水则废;平时潜于深渊,雨来则能升天。而古代百姓大多十分可爱,见到不小心失足落在地上的龙,都会给他搭棚遮日,取盆浇水,待到风雨俱来,龙又腾空而去,当然也有不少就这样死掉的,真可怜,而死后留下的骨骸也有人做过研究,央视就在一期中讲了营口的一次坠龙事件,他们先花了大量时间吊胃口,最后解释是须鲸搁浅……
展开全文
当地很多老人不服这个结果,但是又有什么用呢,人家是专家啊。在书后面的篇幅里,马小星又着重写了自己对抗日期间在松花江附近一起坠龙事件的调查,走访了当地不少家庭,虽然目击者大多过世了,但几个后人的描述除了时间地点有出入(可能不止一起坠龙事件)整个过程和古文中的记载几无出入,当地人也很可爱的给龙儿搭棚泼水,直到一个雨夜龙儿消失……其实真的,有时候不要太高估以前人的想象力和文化,他们可能真的只是在描述自己亲眼见过的事情。
龙与蛇、鳄鱼、蛟辨析。首先是蛇,龙有角,有须,腹有足,而且大的多,古文中也清晰的将龙与蛇界分开来,显然不是。然后是鳄鱼,这个在外形上还真有点像,但是鳄鱼是两栖爬行类动物,而且在古代并不稀有,”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中鼍就是指扬子鳄。龙则几乎是一种海陆空三栖类动物,只是在陆地上缺水会萎靡。蛟,作者则将其看作一种双腿没有完全退化完的大蟒,而且蛟也不能飞啊,瞬间弱爆了有没有。顺便说个题外话,画蛇添足的故事大家都听过,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可能古时候真的存在一种脚没有退化完的蛇呢?(那不是蜥蜴吗我摔)但是古人可没我们现在分类分的这么清晰啊。
而龙与恐龙,大家真是被误导了,是最早翻译的问题,龙可能真的是恐龙时期活下来的一种物种,但龙与恐龙这两个词本身没有联系。关于生物的东西我不懂,不能再扯开来了。哦对了,可能很多人对龙的最大质疑是为什么它能飞,它没有鸟的翅膀,身上又没有什么看上去能够使其翱翔的器官,你说他能飞不是忽悠人吗?作者在书中是这样解释的,生物构造的奇特远远超出人的想象,很多动物器官的功能远远比人造出来的机器牛逼的多,人们又怎么能对一个自己没有研究过的动物下“它不能能飞”的论断呢?话说宠物小精灵中暴鲤龙可是水系加飞行系……
龙的象征与现实意义。龙的出现在古代大多代表着王朝兴盛,很多人认为是迷信,其实可以这么理解。在一个王朝兴盛的时候,其生态环境相对战乱时要好的多,而像龙这种稀有动物,对环境的依赖性更强,环境好了,多生出几条龙来,龙多了出现在人视野中的几率也就大了。而像现在这种工业化后的时代,龙儿刚想起飞,吃了一口雾霾,额,还是老实宅着吧,又或者已经几乎灭绝了。这样说来,不只是龙,像麒麟、凤凰还有山海经中各式各样的没见过的动物,其实在古代真的有可能存在,环境的演变使其最终在历史的洪流中被淘汰,如今的人没有福气一睹真容,却将其归结为只是在神话中存在的奇珍异兽,真是悲哀。
历史上关于见龙的记载很多,但大部分怕是为了迎合统治者搞的杜撰。不过民国时还有龙的记载,仅东北一带据说就有三次。当时众目睽睽,不大可能是全部错认。几乎每一位健在的被访者都提到了“头上长角”、“脸似马”、“有鳞片,且可以张开”、“带有浓重的腥气”、“离水则生命体征逐渐消失,得水则去”等特点。也许,这真的是一种远古孑遗生物,几乎已经灭绝殆尽,只有在极特殊的情况下,才会偶尔和人类的生活重合吧。
最后小编不得不友情提示大家一句,就算你某天真的看到了龙,也不要咋咋呼呼的说“哎我一朋友说你就是一虫子”……否则,
标签: 龙是哪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