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出史上第一部作文指导小说《赤尾狐》,二年级以上跟随都可以受益,更适合写不好作文的初中生。只需要动一动手指向想好友圈转发一次,就可帮助很多孩子受益。亲亲的,你辛苦一下
部编新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基础知识考点
1.易考字(重点是加点字)
窜cuàn 觅食(mì) 攒集(cuán) 倜傥(tì tǎng) 桑葚(shèn) 淋漓(lín lí) 狗窦大开(dòu) 云霄xiāo 搓捻(cuōn iǎn) 惭愧(cán kuì)
截然不同(jié) 小心翼翼(yì) 恍然大悟(huǎng) 贪婪lán 废寝忘食qǐn 尴尬(gān gà)诅咒(zǔ zhòu) 众目睽睽(kuí) 人声鼎沸(dǐngfèi)煞有介事(shà) 饥肠辘辘(lù) 废寝忘食(qǐn)
提示:
这里最值得注意的是 :觅食(mì) 倜傥(tì tǎng)桑葚(shèn) 云霄xiāo 恍然大悟(huǎng) 贪婪lán 尴尬(gān gà) 诅咒(zǔ zhòu)废寝忘食(qǐn)
其中考试出现频率最高的是:觅食(mì) 倜傥(tì tǎng) 云霄xiāo 恍然大悟(huǎng)要格外记忆。
特别注意:
“云霄”的“霄”字是“雨”字顶,不能写成“宀”旁(“宀”和房屋有关,雨与天有关。)
“恍然”的“恍”字是“忄”旁,不能写成“日”顶(“忄”和心里有关,而“晃”乃光线的缘故。)
2.易考音(加点字的音)废寝忘食(qǐn) 尴尬(gān gà) 威风凛凛(lǐn) 倜傥(tì tǎng) 混hùn为一谈 绽zhàn开 人迹罕hǎn至 汗涔cén涔
展开全文
跪拜(guì) 拗断(ǎo)抵达(dǐ)
9
提示:
这里最值得注意的是:
废寝忘食(qǐn)最易写为“qīn”在选择题里来考查
威风凛凛(lǐn)最易写为“lín”在选择题里来考查
混为一谈(hùn)最易写为“hǔn”在选择题里来考查
3.最易考的默写填空:
⑴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
⑵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______________,不亦君子乎?”(《学而》)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______?与朋友交而______?传不习乎?”
答案:(1)思而不学则殆。(2)人不知而不愠(3)不忠乎 不信乎
4.最值得注意的知识点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也不必说……单是……”强调的重点是什么,前两个“不必说”在表达上有作用?
重点是“单是”后面的内容。前两个“不必说”不仅突出了“单是”下边的内容,还突出了鲁迅对于儿时趣味描述时的欣喜,表现出儿童所特有的一种情趣。
(2)重点文章《论语十二章》
1.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时:按时。习:复习。亦:也。说:同“悦”,愉快。)
2.有朋自远方来(朋:指志同道合的人。自:从。 )
3.人不知而不愠(知:了解。愠:生气,发怒。)
4.不亦君子乎(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5.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吾:人称代词,我。日:每天。三省:多次反省 。吾身:自我检查。谋:谋划。忠:尽力)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真诚,诚实)
7.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
8.三十而立(站立,站得住,这里指独立做事情)
9.四十不惑(迷惑,疑惑)
10.不逾矩( 越过,超过)(规矩,规范)
11.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12.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13.思而不学则殆(有害)
14.可以为师矣(可以)(凭借)(做,当作)
15.人不堪其忧(忍受)
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代词,……的人)(喜欢,爱好)
17.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为乐趣)
18.饭疏食饮水(吃饭)(粗粮)(冷水)
19. 曲肱而枕之(弯曲胳膊)(承接连词)
20.不义而富且贵(不正当的手段)
21.于我如浮云(对于)
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泛指多个,几个)
23.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方面,优点)
24子在川上曰(河流上,河边)
25.逝者如斯夫(流逝)(这,指河水)
26.不舍昼夜(舍弃)
27.三军可夺帅也(军队的通称)
28.匹夫不可夺志也(普通的人,男子汉)
29.博学而笃志(忠实,坚守)
30.切问而近思(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
(3)通假字
不亦说乎
①“说”通“悦”,意思是 愉快
②.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通“又”,意思是: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
(4)古今异义词语
①学而时习之 (时,古义:按一定时间;今义:时间。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
②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每天;今义:一日。三,古义:泛指多数,今义:数词,三)
③温故而知新(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
④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优点;今义:善良的人。从,古义:跟从(学习);今义:跟从。)
⑤.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可能,许可)
(5)一词多义
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可以为师矣(成为,做)
2.而:人不知而不愠(转折连词,却)
温故而知新(顺承连词,不译)
3.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
温故而知新(得到)
4.乐:不亦乐乎(愉快,快乐)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
5.知识拓展
三味书屋塾师寿镜吾次子寿洙邻曾解释说:“三味是以三种味道来形象地比喻读诗书、诸子百家等古籍的滋味。幼时听父兄言,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xī hǎi)(醢系肉或鱼剁的酱)。但此典出于何处,已难查找。”后来有探究到宋代李淑《邯郸书目》所言:“诗书味之太羹,史为折俎,子为醯醢,是为三味。”,认为“三味”可能出自与此。鲁迅读书的“三味书屋”两旁屋柱上有一副抱对,上书:“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诗书”,可见“三味书屋”中的“三味”应该用的就是这个意思。但仍有不少人对此持质疑态度:像寿镜吾这样一位饱学秀才——“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见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怎么会用“肴馔”、“肉酱”之类来形容读书?,如果是饭馆或酒馆的匾还说得过去,用作书屋之匾,这解释似乎牵强了。
考试易错的字(35)
惩罚
其中“惩”读chéng,不能读成chěng。
标签: 醢怎么读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