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澹澹的意思(烟波澹澹的意思)

极目风水 65 0

罗韬:“移花就镜——《廿四诗品》与诗书画印通赏”

第二课:“雄浑之美”与 “冲淡之美”(上)

雄浑篇

雄浑

大用外腓,真体内充。反虚入浑,积健为雄。具备万物,横绝太空。

荒荒油云,寥寥长风。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持之非强,来之无穷。

雄浑,就是雄壮而又“雄不露锋”,要内敛。它与雄放不同,与雄健不同,与霸悍更不同。关键在第一句“大用外腓,真体内充”。

引论:“腓”字的密码

“大用外腓”的“腓”字,我所见的注本都注错了,包括郭绍虞的集注本。他们或解作“改变”,或说是腓肌,都不通。“腓”应该解释为“病弱”的样子。

有人会问,雄怎么还会病弱呢?老子说“大直若屈”、“大辩若讷”啊,这是老子的“守柔示弱”之道。有大担当大用场的人,是不妨外表有些病弱的;关键是他“真体内充”,元气充足。

就如司马光说曹操,当其与敌对阵,意气闲散,如不欲战;决战之际,则刚强果决。这就是雄浑。

了解“腓”字的底蕴,有利于我们了解“廿四诗品”,乃至中国美学的底蕴。如“绮丽”中就说:浓尽必枯,淡者屡深。都讲“无往不复,无垂不缩”,美是复合体,不能单向思考。

钱锺书曾说,中国的诗与外国的诗相比,声音不高,色彩不浓,气势不够,即便是最豪放的部分,在外国人看来还是含蓄的。我认为,原因就在中国美学都存在“大用外腓”式的矛盾思维,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必同时被考虑。可惜的是,“腓”字所包含的思想被很多研究者忽略了。

(一)诗的“雄浑”

雄浑的诗,有“马背上的雄浑”,有“驴背上的雄浑”,前者是豪杰的,后者是文人的。

先看马背上的,曹操的《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展开全文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马背上的雄浑的典型作品

这是马背上的雄浑的典型作品。一,这是英雄余事。曹操不是纯诗人,这是他当时北伐乌桓凯旋途中登上碣石的记录。二,这里描写的既是景象之宏阔,也体现出他心胸之宏阔。三是文句奇崛。他的诗与《诗经》的四言不同,散文化,像“以观沧海”,打破了原四言的和谐,这就增加了雄浑的气势,所以有人说“开三百篇未有之奇”。

说马背之雄的,还有李白描写秦始皇:“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但这终究是骑驴的人写骑马的,只一副虚张之气,这不是雄浑,是雄放,缺少余味。

黄巢诗:“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种是霸悍,离雄浑更远。

毛泽东词:“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这是雄浑,带有悲壮之感的雄浑。

驴背上的雄浑

驴背上的雄浑呢?方回说:唐之初盛,律诗皆务雄浑。但真能雄浑的,杜甫七律当得上。

如: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

将个人伤时乱离之感,放在一个雄浑的背景之中,杜甫毕竟是一个有大关怀的人,他说自己是“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还有,他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也是雄浑的,但顾随先生说“不亲切”,大概是他对文人讲大话不大习惯,对得于驴背上的雄浑总是不大信任。

(二)画的雄浑

1

范宽:《溪山行旅图》

范宽:《溪山行旅图》

文章得江山之助,绘画就更如是。范宽生活在华山、终南山之间,深得崇山峻岭的沾溉。这幅《溪山行旅图》,大山居于中,画面饱满,增加其雄浑之气。西方所说的崇高都有一种“黑黑笨笨”之感,此画就有类似的感觉。近景是世俗的行旅,如闻得得马蹄声,而远景幽深、神秘,如神仙之所居也!这是北派画中最成功的作品。但苏轼说它:“稍存古法,微有俗气”,开启了后来南派文人画对雄浑风格的警惕,后来就以幽雅淡远为尚了。

2

龚贤后期作品(黑龚)

龚贤 (黑龚),北派浑雄之气

南宋以后,文人画占主流,以秀逸淡远为高,所画的山也多是“白天的山”,比较透明。元四家一直到明代沈周等人的山水都如此。明末的龚贤,他早期的作品也走这条路,这被后人称作“白龚”。

龚贤早期作品(白龚)

但到了后期,龚贤吸收北派雄浑之气,大写夜山,多用黑调,故被称为“黑龚”。大量采用雨点皴。黑入太阴,有厚度,雄浑就此而来。这种黑是靠白房子、白树叶反衬出来的,如果没有白,就不会黑得这么透亮,这也是黑白之间的辩证法。正是从这种晚上的山、背光的山开始,使得中国山水画的雄浑之气有所恢复。

3

澹澹的意思(烟波澹澹的意思)

吴昌硕的意义

吴昌硕:《花卉》

作为“金石派”的吴昌硕,其作品意义在于:一,第一次让雄浑成为花卉这个画种的最高品格;二,其书法与印都高扬雄浑的旗帜,使雄浑成为一代画风。

吴昌硕:《花卉》

“苦铁画气不画形”,画什么气?雄浑之气,这张花卉让人好像听到风声“唰”地一声吹过。他画的笔笔是书法,笔笔具有雄风。

4

石鲁:《转战陕北》,雄而且浑

石鲁:《转战陕北》,雄而且浑

石鲁的《转战陕北》给人以“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的感觉,雄而且浑。他画的山石用笔是方中带圆,色调是红赭中带黑。而且,他把人物画和山水画融合在一起,增加了画的雄浑之气。但也终是驴背上的人写马背之雄,难免有些隔,也有些俗。

5

李可染

李可染作品,雄而且浑

真正把雄浑之气推到新的高度的是李可染。

龚贤有“白龚”有“黑龚”,李可染有“红李”有“黑李”。“黑李”与“黑龚”一样,是其一生艺术最高处。李可染也追求背光山水。要黑入太阴,黑得透亮,黑到极致。在他的作品中,瀑布是直线而下的,与傅抱石画的曲线水流、水花四溅不同。这增加了画面的静穆感,他学过西画,对光有所追求,从画面上看,似乎有一道光从右上角处照下来,让树影也有背光的感觉,有空气感、也有光感。有人说,李可染画中的这种光是从“伦勃朗光”学来的,在一片黑色之中,透来一道天光,打破沉闷。

李可染画,雄浑而高华。在审美的“格”上,李可染比石鲁更高。

(三)书法的雄浑

1

颜真卿告身帖

颜真卿告身帖

雄浑之书首推颜真卿的《告身帖》。笔画有筋有肉,堂庑阔大,堂堂正气。

中国书法史上影响最大的两人,一个是王羲之,一个就是颜真卿。而“颜”的影响其实分两大系统,即楷书体系和以“祭侄稿”、“争座位帖”为代表的行书体系。宋元明时,行书更受重视,影响更大,而楷书被米芾称为“恶札之祖”。

颜真卿:《麻姑仙坛记》

直到清代,颜真卿的楷书才受到真重视,清代的大家几乎没有人不学“颜”的。

2

钱沣作品

钱沣书法,方、刚猛有所发展

钱沣学颜,向“方”发展,向“刚”发展。同时受欧阳询的影响,字体结构更严谨。他发展了“颜体”雄的一面。所以说,雄多浑少。

3

刘墉书法

刘墉书法,圆,浑厚而不雄,出以温厚

刘墉化方为圆,浑厚而不雄,出以温厚,给人以“太平宰相”之感,略有书卷气,浑而不雄,丈夫之气不够。

4

翁同龢书法

翁同龢书法,真得雄浑之气

翁同龢书法真得雄浑之气。他受魏碑影响,对颜体刚猛之气的保存和发扬比较充分,故最得颜书之神。可以说,他全面、准确继承了颜真卿的雄浑之气,形神皆备,深具庙堂气象。但在书法史上贡献不大。

5

伊秉绶作品

伊秉绶隶书,学颜之神,将雄浑之气,引入隶书

伊秉绶是学颜诸家中最有创造性的,可称最能“创造性地转化”。他是“引颜入隶”,将雄浑之气,引入隶书。线条、气韵都从颜书来,他以颜的雄浑之气改造隶书,用的是圆笔,端重厚实,骨子里很生动。所以他是创造性地转化了颜体的雄浑之气。他的行书则是保留颜体架构而加以瘦硬化,实现了另一方向的改造。

伊秉绶行书

他对颜体有最深透的理解,最有创造力。

(四)印的雄浑

1

“朔方长印”真具雄浑之气

汉印,多为朴茂,唯此“朔方长印”真得地气之养,有河朔气象!

本来,汉印朴茂风格较多,雄浑较少。巧的是,这方“朔方长印”真有河朔气象,方圆结合,雄浑之至。雄浑作品的一大特点是,即使把它放大了,气势也不会弱,反而越大越好,越大越壮,雄浑之气会更明显。

2

邓石如的印

邓石如的印,雄浑开山

邓石如的印,可称雄浑开山。为什么称他为开山?汉印不是已有雄浑作品了吗?是的,但真正将雄浑作为个人风格的追求,从邓石如开始。

3

吴昌硕的印

吴昌硕的印

吴昌硕的篆刻,苍茫而雄浑,可谓雄浑之高峰。如果在此之上再进一步的话,那就会过了,就会鲁莽了。其实吴昌硕的这一类篆刻已招致了这样的争议。

授课老师:罗韬

羊城晚报编委,广东省政协委员、文史委员会委员。著有《张九龄诗文选注》。曾担任羊城晚报副刊部主任。曾主讲岭南文化与古典文艺等讲座。

“移花就镜——《廿四诗品》与诗书画印通赏

寻味之旅,切磋之旅,共同作注!

每周五12:30-14:30,羊城晚报艺术研究院见!

报名热线:

13802413784(赵老师)

第一课回顾:

澹澹的意思(烟波澹澹的意思)

羊城晚报艺术研究院:

艺术新思想策源地

岭南艺术品集散地

欢迎合作及联系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黄埔大道中315号羊城创意产业园3-12羊城晚报艺术研究院

电话:020-87133765

邮箱:ycwbysyjy@163.com

合作QQ:320606830

标签: 澹澹的意思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