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晓冰家庭。粱银练 摄
深圳晚报记者 伊宵鸿/文
孔晓冰是孔子的第七十四代世孙。生于湛江、长于广州、奋斗于深圳的孔晓冰,20来岁从广州来到深圳,通过深圳展览馆(深圳美术馆的前身)的招聘,成为一名美术工作者,如今是深圳美术馆推广策划部副主任。33年里,孔晓冰把自己的青春投入到深圳艺术的策展与宣传中,一直与传统艺术、传统文化打交道,所以更能体会中国历史文化的厚重,当然也包括孔氏家族的文化。用孔晓冰自己的话说,他只是茫茫历史中的一颗砂砾,十分渺小,微不足道。
“孔氏家族是由孔子繁衍形成的庞大家族,每一位后人的名字均按孔氏族谱的行辈字排列,比如庆、繁、祥、令、德……每一个字都代表着一个辈分。有时候,两个不认识的孔氏后人碰面了,只要一报名字就知道辈分高低了。”谈起孔氏家族的文化和历史,孔子后人孔晓冰如数家珍。
孔晓冰是孔子的第七十四代世孙,繁字辈,按照族谱应该叫孔繁星。每到清明节,他都要回老家曲阜祭孔。孔氏后人从世界各地赶来,“焚香祭拜时,听着耳畔响起的古刹晨钟,看着一座座庄严肃穆的古宅老殿,慢慢地走过孔庙、孔府和孔林,你能感受到历史的神圣与庄严……”孔晓冰说。
壹
3岁时初次回乡祭祖
孔晓冰的父亲叫孔玉峰,山东曲阜人,年少时参军救国,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随部队作战一路南下,走遍了广东、广西、云南等地,之后留在了驻防地湛江工作、生活。直到上世纪60年代,孔玉峰才脱去军装调任广州,转业文化教育。
1958年,孔晓冰在湛江出生了。他说,从记事起,几乎每年清明节前,都随父母回曲阜参加祭孔活动。现在,他还记得3岁时随父母回山东曲阜祭祖的情形。在咣当咣当的列车声中,听父母谈论着孔氏家族的历史,他第一次意识到自己姓孔,是孔子的后人。如今,孔氏后裔已经遍布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国外主要分散在日本、美国、英国、加拿大、新加坡、印尼等国家,其中旅居韩国的孔裔最多。
展开全文
贰
少年回家被老者尊称为“小老爷”
“老家的人住得很分散,但彼此之间很念亲。出门在外的人如果要回老家了,只需提前写份家书说一声,整个村里的人都会知道消息。然后在你回来的那几天,他们天天蹲在村口晒太阳等你。有一天,远处忽然有两三个摇摇晃晃的小黑点儿时,他们就猜到回来的人到了,接着黑点近了,又近了,老家的人就这么团聚了。”孔晓冰回忆起儿时回老家的情景,充满着怀乡的感动。
很多年前的一个新年黄昏,夕阳映红了曲阜孔家庄的半边天,9岁的孔晓冰回老家,跟在10岁的堂哥身后朝村里跑。村口老树下站着一位60多岁的老人家,身着棉衣、头戴棉帽,裹得严严实实。当孔晓冰走近时,老人家慈祥地笑了,恭恭敬敬地鞠了一躬,说:“小老爷,回来啦?”
孔晓冰当时愣住了,哪来的老爷呢,回身左右看只有他和堂哥两人。他疑惑问堂哥“叫谁呢?”堂哥悄悄给他咬耳朵:“叫你呢,你年纪小,但辈分大。”从那以后,孔晓冰就明白了,孔氏家族是极注重辈分的。
后来,孔晓冰从父母那里得知孔氏后人的辈分,是按照孔氏族谱的行辈字排列的,“以前孔氏后人生下男丁,要连夜赶到曲阜报备,然后等族谱大修之际再登记在册”。孔氏族谱大修也是一场盛典,据说60年一大修,30年一小修,历经2500年的岁月变迁,才有了如今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包罗内容最丰富、谱系最完整的族谱。
叁
母亲安葬在孔林墓群
孔晓冰女儿出生的1986年,孔晓冰的父亲收到山东曲阜地方政府邀请参加祭孔活动,孔晓冰陪同父亲回了老家。这次回老家的感觉完全不一样,祭祖活动不再简单,也不再偷偷摸摸了。
山东曲阜可以说是孔门后裔最集中、最典型的聚居地。孔庙、孔府和孔林,保留了大量有历史意义的文物古迹和文献资料,展现着孔氏家族发展演变的全过程。到达曲阜第一天,孔晓冰和父亲被接待住在了孔府,接下来几天开始参观“三孔”:孔庙是祭祀孔子的本庙,孔府是孔子嫡长子孙的居住府第,而孔林则是孔子及其家族的私人墓地。
翻查孔氏族谱,发现孔玉峰原名叫孔庆荣,属庆字辈,是孔子第七十三代孙。孔晓冰的母亲去世,葬在了孔林。孔晓冰的父亲今年已98岁高龄,希望百年之后和妻子合葬在孔林。
“游走在孔林,看到片片桃花,就知道来到了孔尚任的墓前;看到被挖掘的痕迹,就知道是孔令贻的墓……”孔晓冰还说,“去过孔林,你会切身地感受到历史的神圣与庄严。”
肆
33年来一直与传统艺术打交道
和深圳的缘分是从1983年开始的。当时,20来岁的孔晓冰从广州来到深圳,通过深圳展览馆的招聘,正式成为一名艺术行业从业者。孔晓冰说,深圳展览馆是深圳美术馆的前身,1976年建于深圳水库边上。
在深圳美术馆工作33年里,孔晓冰把自己的青春投入到深圳艺术的策展与宣传中,一直与传统艺术、传统文化打交道,所以更能体会中国历史文化的厚重,当然也包括孔氏家族的文化。用孔晓冰自己的话说,他只是茫茫历史中的一颗砂砾,十分渺小,微不足道。
标签: 孔氏辈分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