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梦到吃面条(周公解梦梦到吃面条)

极目风水 81 0

二伏也叫中伏,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也指从夏至后第四个庚日起到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时间。

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可以用“夏至三庚”来推算——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中国传统纪年法按照“天干地支”记录,“庚”是第七个天干日,庚日出现的早晚将影响中伏的长短,因此出现有些年份三伏30天,有些年份三伏40天的情况。

今年头伏为7月17日,中伏为7月27日和8月5日,末伏为8月16日。

今天是二伏第一天,看看各地都吃啥?

1、北方

伏日宜吃面,北方有句俚语,叫做“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伏日吃面,这一习俗至少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魏氏春秋》上说,何晏在“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人们才知何晏肌肤洁白不是涂粉掩饰,而是自然白。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为什么在热天里吃热面?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中说:

展开全文

“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

五月是恶月,六月亦沾恶月的边儿,故也应“辟恶”。这是迷信说法。用新小麦磨成面粉煮汤吃,吃后出一身汗,新粮营养丰富,发汗可以驱病,六月食汤饼是有科学道理的。

伏天除了喝热汤面,还可以吃过水面。将煮好的面条用凉水过出,拌上蒜泥,浇上卤子,不仅刺激食欲,而且“败心火”。

伏里还可以吃“炒面”。所谓炒面,是用锅将面粉炒干、炒熟,然后用水加糖拌着吃。这种吃法汉代已有。唐宋时更为普遍,不过那时是先炒熟麦粒,然后再磨面食之。唐代医学家苏恭说,炒面可“解烦热,止泄,实大肠”。

伏日吃面这一饮食习惯,很早就有了,三国、南北朝均有记载。在生产力很低的古代,物质生活还是很匮乏的,也远远没达到人人都能吃饱穿暖,养猪、养鸡不是为了自己吃,是为了卖钱的。入伏的时候麦子刚刚入仓,吃点白面(汤面、烩面)可以改善一下生活,犒劳一下自己,喝点热汤面可以去除体内的潮气和暑气,鸡蛋让人在酷夏流失的营养得到及时的补充。

梦到吃面条(周公解梦梦到吃面条)

所以,北京就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俗语。

2、南方

梦到吃面条(周公解梦梦到吃面条)

以米为主食的长江流域在三伏天的习俗比较多,如:上海有“头伏馄饨二伏茶”的风俗。

上海一直有“头伏馄饨二伏茶”的风俗。旧时民间一直有以热茶解暑的传统,现代科学也证明喝热茶、温茶比凉茶更为解暑。伏茶,顾名思义,就是“三伏天”喝的茶,相传始于南宋,盛于清朝,但确切年代无法查考。一般在六月初至八月末饮用,有清凉祛暑的作用。酷暑之下,每日一杯可以起到清热解暑的作用。

伏茶的两大作用为清暑热,化暑湿。所以,伏茶的配方也应根据每年气候的不同而有所调整,推荐的伏茶配方为:银花10克,竹叶10克,夏枯草15克,荷叶10克,扁豆15克,藿香10克,佩兰10克,生甘草3克。以上配方为一帖药量,因为不是治疗用,仅作为代茶饮用,可分为2-3人一天的服用量。

浙江则有“头伏火腿、二伏鸡、三伏要吃金银蹄”,“头伏冬瓜、二伏茄、三伏冬瓜不刨皮”;

江西、湖南则有“头伏鸡,二伏狗,三伏脚鱼红枣肚”(伏脚鱼即甲鱼)、“头伏吃鸡二伏鸭”的说法。

而在徐淮一带,有“伏羊”的说法,有三伏天吃羊的习俗。

无论是北方的汤面还是南方的热茶都是为了清暑热,化暑湿。

3 南北皆宜 消暑佳品三豆汤

三豆汤有解暑、清热、祛湿、防病的功效,将绿豆、黑豆、赤豆等量混合在一起,一份“三豆”加三份水,小火煮烂,每日食用1―2次,每次1碗。黑豆有补肾益精清热之功。绿豆有清热解毒消暑的作用。赤豆有清热利尿消肿疗效。三豆使用,既解暑,清热,还能达到祛湿防病的功效。

4. 温馨提示

三伏贴还可以贴

今年恰逢“闰二伏”,“三伏”出现四个敷贴节点。其中头伏为7月17日,中伏为7月27日和8月5日,末伏为8月16日。这意味着,错过头伏贴的市民,还可以从中伏贴起,敷满三次。

饮食清淡 不宜大量食用生冷及油腻食物

伏,望文生义就是天气太热,伏着不动,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节。“三伏”中又以“中伏”最热。中伏雨水增多,水气上腾,湿气极盛。湿性重浊、粘滞,易与热结,湿热交蒸,湿遏热伏,使得汗液难以蒸发、排泄。湿邪最易伤脾,常使人感到头昏身重,胸中烦闷,四肢无力,食欲不振;湿热下注,可致肠炎、痢疾等腹泻。此时要格外注意饮食,既要清淡,又要富有营养易于消化,不宜大量食用生冷及油腻食物。

主办:济阳县信息(新闻)中心

责编:高春荣

编辑:郭 晶

新济阳微信公众平台

About Me

打造一个有品质、有观点、接地气、聚人气的本地自媒体平台!

微信:137-9113-3828

标签: 梦到吃面条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