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率因数怎么算?
有功功率计算公式
有功功率P=I*U*COSφ,其实有功功率P、无功功率Q、视在功率S就是一直角三角形的三条变:S为斜边,P、Q为两直角变,P、Q就是把S正交分解出来的两个分量;P^2+Q^2=S^2(勾股定理)。功率因数就是P/S,也就是cosθ,θ就是相角,即电压与电流之间的夹角
1、有功功率:
在交流电路中,凡是消耗在电阻元件上、功率不可逆转换的那部分功率(如转变为热能、光能或机械能)称为有功功率,简称“有功”, 用“P”表示,单位是瓦(W)或千瓦(KW)。
它反映了交流电源在电阻元件上做功的能力大小,或单位时间内转变为其它能量形式的电能数值。
实际上它是交流电在一个周期内瞬时功率的平均值,故又称平均功率。它的大小等于瞬时功率最大值的1/2,就是等于电阻元件两端电压有效值与通过电阻元件中电流有效值的乘积。
2、无功功率:
为了反映以下事实并加以表示,将电感或电容元件与交流电源往复交换的功率称之为无功功率。
简称“无功”,用“Q”表示。单位是乏(Var)或千乏(KVar)。
在交流电路中,凡是具有电感性或电容性的元件,在通电后便会建立起电感线圈的磁场或电容器极板间的电场。因此,在交流电每个周期内的上半部分(瞬时功率为正值)时间内,它们将会从电源吸收能量用建立磁场或电场;而下半部分(瞬时功率为负值)的时间内,其建立的磁场或电场能量又返回电源。因此,在整个周期内这种功率的平均值等于零。就是说,电源的能量与磁场能量或电场能量在进行着可逆的能量转换,而并不消耗功率。
无功功率是交流电路中由于电抗性元件(指纯电感或纯电容)的存在,而进行可逆性转换的那部分电功率,它表达了交流电源能量与磁场或电场能量交换的最大速率。
实际工作中,凡是有线圈和铁芯的感性负载,它们在工作时建立磁场所消耗的功率即为无功功率。如果没有无功功率,电动机和变压器就不能建立工作磁场。
3、视在功率:
交流电源所能提供的总功率,称之为视在功率或表现功率,在数值上是交流电路中电压与电流的乘积。
视在功率用S表示。单位为伏安(VA)或千伏安(KVA)。
它通常用来表示交流电源设备(如变压器)的容量大小。
功率因数的准确计算公式
功率因数计算公式分为好几种:1)一般用公式cosφ=p/s
,
cosφ是功率因素;p有功;s无功;2)第二种可以用cosφ=r/z
,r电阻
z总的阻抗;等方式。谢谢采纳!
功率因数计算公式?
功率因数计算公式?
功率因数的计算是:cosφ=P/S
式中
P:有功功率(瓦)
S:视在功率(伏安)。
通常在工矿企业中,一般是用
无功电度除以的有功电度的比值、直接查功率因数对照表就行了。比如,比值为0.61~0.63时,功率因数是0.85;比值为0.32~0.34时,功率因数是0.95;比值为0.00~0.10时,功率因数是1.00。
功率因数计算公式
功率因数计算公式如下:
视在功率S;有功功率P;无功功率Q;功率因数cos@(符号打不出来用@代替一下)。
视在功率S=(有功功率P的平方+无功功率Q 的平方)再开平方而功率因数cos@=有功功率P/视在功率S。
拓展资料:
功率因数是电力系统的一个重要的技术数据。功率因数是衡量电气设备效率高低的一个系数。功率因数低,说明电路用于交变磁场转换的无功功率大, 增加了线路供电损失,因此供电部门对用电单位的功率因数有一定的标准要求。 在交流电路中,电压与电流之间的相位差(Φ)的余弦叫做功率因数,用符号cosΦ表示,在数值上,功率因数是有功功率和视在功率的比值,即cosΦ=P/S。
也就是因为这个电感性的存在,造成了系统里的一个KVAR值,三者之间是一个三角函数的关系:
〖K_va〗^2=〖K_w〗^2+〖K_var〗^2
一种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
一种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
简单来讲,在上面的公式中,如果今天的KVAR的值为零的话,KVA就会与KW相等,那么供电局发出来的1KVA的电就等于用户1KW的消耗,此时成本效益最高,所以功率因数是供电局非常在意的一个系数。用户如果没有达到理想的功率因数,相对地就是在消耗供电局的资源,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功率因数是一个法规的限制。目前就国内而言功率因数规定是必须介于电感性的0.9~1之间,低于0.9时需要接受处罚。
计算功率因数的公式
呵呵
告诉你一个完整的公式:
在任意情况下,计算功率因数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需要运用较深的数学知识。这里我们只给出结论。
从功率因数的基本定义公式:
η= P有/PS
在有谐波的情况下,加入谐波的参数,再通过比较复杂的数学运算,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公式:
η =(I1/I)•cosφ
=λ•cosφ
其中:
λ,叫基波因子。I1 是基波电流, I是总电流。
cosφ,叫相移因子,或者叫基波功率因数。
从公式可以看出,基波因子反映了谐波对功率因数的影响。显然,在总电流I恒定时,谐波电流越大,基波I1就会越小,也就是基波因子就越小,从而功率因数也就越小。
相移因子(基波功率因数)就是基波电流相对电压的滞后情况,是我们熟悉的计算公式。
以前,电网中直流设备较少,所以谐波不多,大多数情况下:
基波电流I1 ≈总电流I,
所以:基波因子λ≈1
所以有:η≈cosφ
这就是以前我们把cosφ等同为功率因数的原因。
因此,以前我们不了解谐波,或者谐波较小时,考虑无功补偿,都主要考虑移相因子的作用,长此下来,我们就把基波功率因数(移相因子)作为了电网的功率因数的来理解。
因此,在有谐波的情况下,基波因子λ小于1,移相因子就算=1,电网的功率因数也都是小于1的。也就是说,有谐波时,仅仅用电容器补偿,功率因数是很难达标的。
功率因数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列公式以后要举一个例子,并解答)
这个问题说来话长。
功率因数实际上就是有功功率在视在功率中所占的比例。
在交流电路中,有三种不同性质的负载:电阻性、电感性、电容性。只有纯电阻负载R消耗的功率被电路取用,这部分功率称为有功功率P。纯电感L和纯电容C中没有能量消耗,只是不断地与电源之间进行着能量交换,这部分功率称为无功功率Q。而电源提供的功率称为视在功率S,S必须包括P和Q两部分,三者的数量关系是S²= P²+ Q²。
为了反映电路对电源输送功率的利用率,把P与S的比值λ称为功率因数。功率因数=有功功率/视在功率(λ=P/S)。功率因数实际上就是有功功率在视在功率中所占的比例。
【例】日光灯电路可以等效为R-C串联电路,已知日光灯管和镇流器的中电阻R=300Ω,电感的阻抗X=462Ω。求电路的P、Q、S及功率因数λ。
日光灯的阻抗Z=√(R²+X²)=√(300²+462²)=550Ω;
电路电流I=U/Z=220/550=0.4A
P=I²·R=0.4²×300=48
Q=I²·X=0.4²×462=74
电源功率S =0.4×220=88 或者从S²= P²+ Q² 得到S =88
功率因数λ=P/S=48/88=0.545
标签: 功率因数计算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