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手指各代表哪个内脏
一)拇指。关联肺脾。(二)食指。关联肠胃。(三)中指。关联心脏。主头顶。(四)无名指。关联肝胆、内分泌。(五)小指。关联心肾。主后头痛。每天活动手指十分钟!
【手太阴肺经】经络穴位图讲解
导读 :手太阴肺经穴,归属于手太阴肺经的腧穴,共11个穴位。主治咳、喘、咳血、咽喉痛等肺系疾患,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手太阴肺经穴,归属于手太阴肺经的腧穴。据《针灸甲乙经》及《医宗金鉴》等书载,手太阴肺经所属穴计有:中府穴、云门穴、天府穴、侠白穴、尺泽穴、孔最穴、列缺穴、经渠穴、太渊穴、鱼际穴、少商穴。共十一穴。
手太阴肺经的腧穴主治咳、喘、咳血、咽喉痛等肺系疾患,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根据《手太阴肺经穴国家标准部位表》,以下详解手太阴肺经穴位图的位置、作用、主治功效等。
中府穴
【位置】 在胸外侧部,云门下1寸,平第一肋间隙处,距前正中线6寸(图12-1)。
【解剖】 当胸大肌、胸小肌处,内侧深层为第一 肋间内、外肌;上外侧有腋动、静脉, 胸肩峰动、静脉;布有锁骨上神经中间支,胸前神经分支及第一肋间神经外侧皮支。
【主治】 咳嗽,气喘,肺胀满,胸痛,肩背痛。
【配伍】 配尺泽治咳嗽;配肩髎治肩痛。
【刺灸法】 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向内深刺,以免伤及肺脏。
【附注】 肺的募穴,手、足太阴经交会穴。
云门穴
【位置】 在胸外侧部,肩胛骨喙突上方,锁骨下窝凹陷处,距前正中线6寸(图12-1)。
【解剖】 有胸大肌,皮下有头静脉通过,深部有胸肩峰动脉分支;布有胸前神经的分支臂丛外侧束、锁骨上神经中后支。
【配伍】 云门、中府、隐白、期门、肺俞、魂门、大陵,主胸中痛。
【主治】 咳嗽,气喘,胸痛,肩背痛,胸中烦痛。
【刺灸法】 向外斜刺0.5~0.8寸,可灸。
天府穴
【位置】 在臂内侧面,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3寸处(图12-1)。
【解剖】 肱二头肌外侧沟中;有头静脉及肱动、静脉分支;分布着臂外侧皮神经及肌皮神经。
【主治】 气喘,鼻衄,瘿气,臂痛。
【配伍】 配曲池治疗臂痛。
【刺灸法】 直刺0.5~1寸。
侠白穴
【位置】 在臂内侧面,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4寸,或肘横纹上5寸处(图12-1)。
【解剖】 肱二头肌外侧沟中;当头静脉及桡 动、静脉分支;分布有臂外侧皮神经,当肌皮神经经过处。
【主治】 咳嗽,气喘,干呕,烦满,臑痛。
【配伍】 配曲池, 肩髎 治肩臂痛。
【刺灸法】 直刺0.5~1寸。
尺泽穴
【位置】 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图12-1)。
【解剖】 在肘关节,当肘二头肌腱之外方,肱桡 肌起始部;有桡侧返动、静脉分支及头静脉;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直下为桡神经。
【主治】 咳嗽,气喘,咳血,潮热,胸部胀满, 咽喉肿痛,小儿惊风,吐泻,肘臂挛痛。
【配伍】 配太渊,经渠治咳嗽,气喘;配孔最治咳血,潮热;配曲池治肘臂挛痛。
【刺灸法】 直刺0.8~1.2寸;或点刺出血。
【附注】 手太阴经所入为“合”。
孔最穴
【位置】 在前臂掌面桡侧,当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 7寸处。
【解剖】 有肱桡肌,在旋前圆肌上端之外缘,桡侧腕长、短伸肌的内缘;有头静脉、桡动、静脉;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桡神经浅支。
【主治】 咳嗽,气喘,咳血,咽喉肿痛,肘臂挛病,痔疾。
【配伍】 配肺俞尺泽治咳嗽,气喘;配鱼际治咳血。
【刺灸法】 直刺0.5~1寸。
【附注】 手太阴经郄穴。
列缺穴
【位置】 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简便取穴法】 两手虎口自然乎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解剖】 在肱桡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桡侧腕长伸肌腱内侧;有头静脉,桡动、静脉分支;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的混合支。
【主治】 伤风,头痛,项强,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口眼歪斜,齿痛。
【配伍】 配合谷治伤风头痛项强; 配肺俞治咳嗽气喘。
【刺灸法】 向上斜刺0.3~0.5寸。
【附注】 手太阴经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任脉。
经渠穴
【位置】 在前臂掌面桡侧,桡骨茎突与桡动脉之间凹陷处,腕横纹上 1寸。
【解剖】 桡侧腕屈肌腱的外侧,有旋前方肌当桡动、静脉外侧处;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混合支。
【主治】 咳嗽,气喘,胸痛,咽喉肿痛,手腕痛。
【配伍】 配肺俞,尺泽治咳嗽。
【刺灸法】 避开桡动脉,直刺0.3~0.5寸。
太渊穴
【位置】 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解剖】 桡侧腕屈肌腱的外侧,拇展长肌腱内测;有桡动、静脉;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混合支。
【主治】 咳嗽 ,气喘 ,咳血 ,胸痛 ,咽喉肿痛,腕臂痛,无脉症。
【配伍】 配尺泽,鱼际,肺俞治咳嗽,咳血,胸痛;配人迎治无脉症。
【刺灸法】 避开桡动脉,直刺0.3~0.5寸。
【附注】 手太阴经所注为“输”;肺经原穴;脉会太渊。
鱼际穴
【位置】 在手拇指本节(第1掌指关节)后凹陷处,约当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解剖】 有拇短展肌和拇指对掌肌;血管当拇指静脉回流支;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混合支。
【主治】 咳嗽 ,咳血 ,咽喉肿痛 ,失音,发热。
【配伍】 配孔最,尺泽治咳嗽,咳血;配少商治咽喉肿痛。
【刺灸法】 直刺0.5~0.8寸。
【附注】 手太阴经所溜为“荥”。
少商穴
【位置】 在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解剖】 有指掌固有动、静脉所形成的动、静脉网;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混合支,正中神经的掌侧固有神经的末梢神经网。
【主治】 咽喉肿痛 ,咳嗽 ,鼻衄 ,发热 ,昏迷,癫狂。
【配伍】 三棱针点刺出血,配合谷治咽喉肿痛;配中冲治昏迷,发热。
【刺灸法】 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附注】 手太阴经所出为“井”。
传承中医文化,传播健康知识!功德随喜,请转发分享让更多中医学习者看到!!!
五个手指分别对应身体的哪些部位?
手指与身体五脏六腑有必然联系,各器官的健康状况可从手指上反映出来。
以下是手指与五脏六腑的对应关系,感觉手指麻木,如在:
大拇指-表明肺部有疾病
食指-表明大肠不好
中指-表明心包经不好。冠状动脉堵塞,急救法:在中指放血。
无名指-表明三焦经(气血)不顺,可按摩三焦经来缓解。
小指-表明心脏、小肠不好。
人的手上有多少穴位,分别有什么功能
340个
穴位究竟是什么
1882年,布里克斯发现人体表面存在温点和冷点而被誉为躯体感觉生理学的先驱。其实,早在二千多年以前,我们祖先就已经知道人体皮肤上有着许多特殊的感觉点腧穴了。公元前五至一世纪写下的著名医典《黄帝内经》就已指出,“气穴所发,各有处名“,并记载了160个穴位名称。晋代皇甫谧编纂了我国现存针灸专科的开山名作《针灸甲乙经》,对人体340个穴位的名称、别名、位置和主治一一论述。迨至宋代,王惟一重新厘定穴位,订正讹谬,撰著《铜人腧穴针灸图位》,并且首创研铸专供针灸教学与考试用的两座针灸铜人,其造型之逼真,端刻之精确,令人叹服。可见,很早以前,我国古代医学家就知道依据腧穴治病,并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形成了腧穴学的完整理论体系。
《类经·人之四海》载:“输、腧、俞,本经皆通用。”因此,腧穴又有输穴、俞穴之称,也有叫穴位、穴道或孔道的。按照中医基础理论,人体穴位主要有三大作用,它既是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又是疾病反映于体表的部位,还是针灸、推拿、气功等疗法的施术部位。穴位具有“按之快然”、“驱病迅速”的神奇功效。然而,穴位的实质究竟是什么呢?它真是人体的特殊结构吗?长期以来,人们对此推测纷纷,莫衷一是。
许多人从穴位的电学特性去探索它的本质。1950年,日本的中谷用12伏直流电通过人体皮肤,发现皮肤上存在某些导电量特别高的“良导点”,它们的位置与穴位位置吻合。此后不久,法国著名针灸学家尼伯亚特在助手的协助下,应用测定皮肤电阻方法证实了这一现象,并确定穴位电阻只有它周围皮肤电阻的一半。在尸体上进行的测量也获得同样的结果。50年代后期,我国学者有关穴位电生理的研究,也基本肯定了穴位具有低电阻高电位的特性。然而,据推测,全身穴位的总面积仅占体表的万分之四,而全身体表电阻的部位却很多,远远不限于穴位的地方。况且,如进食、睡眠、运动等生理活动,时序、季节、气温等外界环境改变以及精寸心理状态等诸多因素,都会影响皮肤电阻值。难怪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感叹:以此(皮肤电阻测定法)测定经穴颇有困难。法国德拉·富耶花了五年时间,应用此法测定穴位,所得结果却与中国穴位大相径庭,不得不揪然中止这项研究。
也有人将古老的腧穴理论与现代医学理论比拟分析,力图用新理论、新概念阐释它们。譬如,电流刺激肌肤,被刺激的肌肉会产生收缩。用最弱电流刺激而产生最大肌肉收缩的体表部位叫运动点。美国学者金林对照运动点位置与传统穴位位置后提出,两者的分布近乎一致。日本的兵头正义与美国的弗罗斯特等人,则把穴位同触发点进行比较。触发点被认为是机体肌肉组织中的局部交性部位,具有深层组织敏感、结节及伴有放射痛的特点。虽然其产生机制尚不清楚,但是一般认为,它是由于疼痛或其他原因引起肌肉痉挛,内分泌失调或肌紧张造成的。针刺穴位时,由于组织间相互磨擦和金属针与组织电介质之间相互作用,会引起局部组织中肌肉纤维和神经纤维损伤。此外,两者的分布也略同。因此,他们认为穴位的某些特性与触发点极为相似。有人甚至认为,它们不过是同物异名罢了。还有研究报道,穴位和差电点、皮肤活动点等都有密切关系。这些多途径的研究,从侧面反映了穴位的特性,对于探明穴位的奥秘,无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又有人着力于研究穴位的形态结构,希望一举揭开穴位之谜。上海第一医学院的专家解剖观察尸体上324个穴位,发现99,6%的穴位与神经有关。他们进一步发现,经穴与相关脏器的神经分布往往属同一脊髓节段,表里两经的穴位也多隶属脊髓同一节段。日本学者森秀太郎证明,在全身穴位中,约有100个穴位组织深层穿行着神经束。穴位还与肌梭、神经腱梭、触觉小体、环层小体等感觉神经节细胞周围突末端的感受器有关。从发生学观点看,表皮与神经组织有着共同的起源。神经中枢存在各皮肤区域与内脏器官的投射点。因此,穴位与胚胎形态学之间可能有生物形成的相关作用。但是,也有研究得出相反的结论:穴位与非穴位组织均有神经纤维分布,它们在组织学上并无明显差异。至于穴位与非穴位区域下神经组织有什么不同,现在还不清楚。还有人报道,穴位与血管、淋巴管关系密切。日本西条一止应用红外线热像图摄影法观察到胸腹穴位区域皮肤温度比周围皮肤要高出0.5至1℃,他认为这是穴位下存在血管的缘故。有关解剖资料证实,许多穴位区域确实布有皮下静脉,或有深部血管贯穿。
腧穴研究者们相信,人体穴位是既与神经系统密切相关,又与血管、淋巴管、肌肉等组织有关的复杂综合结构及其机能。至于穴位的具体结构或它的实质到底是什么?科学家们仍是各持己见,众说纷坛,未见有一个明确答案。
人的双手能反映身体的五脏六腑健康,那么按摩手上的哪些部位可以缓解全身疾病?
在中医中就有明确的记载人的手部有六条经脉,它贯通身体五脏六腑,一个手掌大约有99个穴位,它能明确的反应身体健康状况。按摩这些穴位不仅可以有效的缓解身体的疾病,对身体同时还能起到养生保健的效果,下面这五种手指按摩手法,一起学习下吧。
双手十指交叉,互相用力活动手腕1—2分钟
手指按摩有5种方式
1、双手十指交叉,互相用力活动手腕1—2分钟,并在夹紧指间的情况下,用力拔伸,反复进行10—20次。
2、用右手拇指、食指分别捏住左手每一手指,捻动指间关节并摇转之,然后以左手拇、食指分别捏住右手手指,捻动指间关节并摇转,如此交替轮换重复3—5遍。
3、将双手的拳头握紧,接着缓慢的将手指逐一松开,尽量的向后伸直,将手指与手面呈现扇形样。
4、用一只手用力拉另一只手的每一个手指,两手相互交替地拉。
5、模仿弹钢琴的动作或打字的动作,手腕放松,五指松开,上下甩动。
手指穴位按摩
按穴防百病 说说手指上5大养生穴位及功效。中医认为,身上到处都是阿是穴。无论是脚上,还是手上都有很多的养生穴位。常按摩或针刺这些穴位,具有防病祛病之功效。下面为您介绍手指上的5大养生穴位及功效。
标签: 手指上的经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