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女排功勋教练袁伟民:金牌背后的泪与痛,退休后弥补对妻儿的愧疚

极目风水 368 0

点击关注,每天都有名人故事感动您!

袁伟民

袁伟民是享誉海内外的女排功勋教练,曾带领中国女排夺得三连冠。卸任中国女排主帅后,袁伟民曾担任国家体委副主任等职务,后又升任国家体育总局局长,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袁伟民曾带领中国女排横扫千军,打遍天下无敌手。然而一块块金牌背后,却凝聚着他的泪与痛。他当年住在运动队,疏离妻儿,儿子袁粒整整6年不叫他爸爸。

退休后,袁伟民变身普通丈夫和父亲,以耐心和爱弥补对妻儿的愧疚……

01

袁伟民1976年至1984年担任中国女排主教练期间,共带队打了250场国际比赛,胜223场,负27场,这样辉煌的战绩令世界震惊。

袁伟民与女排队员

他执掌中国女排帅印期间,带队夺得1981年女排世界杯、1982年女排世锦赛、1984年美国洛杉矶奥运会冠军,创造了中国女排三连冠的辉煌。

袁伟民是当时第一个获得集体项目世界冠军的中国教练,也是至今唯一获得过集体项目三连冠的中国教练。他带领中国女排取得的辉煌战绩,其影响力超出了体育本身,他是中国的英雄。

2007年10月,袁伟民被美国的排球名人堂授予优秀教练员奖,成为第二个获此殊荣的中国人(另一位是他的爱徒郎平)。

1939年7月8日,袁伟民出生于江苏苏州的城乡结合部,父母都是不识字的菜农。袁伟民上面有5个哥哥姐姐,他是家里最小的孩子。

袁伟民的父亲厚道淳朴,从早到晚在地里种菜,还结网捕鱼。因常年在地里劳作,他的皮肤晒成古铜色。

青年袁伟民

袁伟民的母亲每天挑担上街卖菜,回家养鸡养猪,里里外外一把手。双亲只知埋头干活,连近在咫尺的上海都没去过。

袁伟民的哥哥姐姐文化程度都不高,没有一个上过大学,全家人都将希望寄托在袁伟民身上。这样一个最普通的菜农家庭,谁也没想到日后会出一个国家女排的金牌教练。

初中毕业后,袁伟民考入苏州中学,这是全国的重点中学。袁伟民天资聪颖,数理化成绩优异,他的目标是考清华。

高三时,解放军某航校来苏州中学招飞行员,袁伟民的身体初检和政审都合格,但复检时医生发现袁伟民有轻微的关节炎,他由此落选了。

随后省体育部门的教练又来了,学校体育老师向教练推荐了袁伟民。当时他身高长到了1.80米,省体训班的篮球教练毛阿宝将袁伟民带到了省城南京。

袁伟民与陈忠和

分班时,篮球队、手球队、田径队都抢着要袁伟民。最后江苏省排球队教练张然认为袁伟民最适合打排球,便将他要到了省排球队。此时是1958年,袁伟民19岁。

袁伟民在场上司职二传,他个头不高,但排球天赋出众,动作一学就会。他一边在省队打球,还一边进入南京体育学院学习。

1962年,袁伟民入选中国男子排球队,担任主力二传。那时的中国男排很有希望在世界排坛取得好成绩,袁伟民训练特别刻苦。

一次训练,袁伟民飞身救球时,由于汗水滴在地上地板打滑,结果他的嘴巴重重地撞在地上,门牙掉了一颗,牙神经暴露在外。

直到训练结束,袁伟民才去医院处理伤口。

左起:邹志华、张然、袁伟民

两个月后,袁伟民在一次比赛中救一个险球,又磕掉了一颗门牙。20多岁的袁伟民不得不镶了两颗假牙。

1964年,在拉脱维亚首都里加举行的国际排球邀请赛上,中国男排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

正当袁伟民和队员们准备帮助中国男排攀登世界高峰时,特殊年代开始了,中国男排解散了,袁伟民回到了江苏省队。

02

1964年,袁伟民恋爱了,女友郑沪英曾是中国女排队员,后因韧带受伤回到了江苏女排打球。

在昔日国家队队友邹志华的介绍下,袁伟民与郑沪英在北京天坛公园相亲。没想到一见面,两人就对上了眼缘。

早年袁伟民(中)

1970年,国家男排重新组建,袁伟民归队,并担任中国男排队长。这时郑沪英已经退役,在江苏女排当教练。

相爱10年后,袁伟民与郑沪英在南京低调结婚。

1974年,35岁的袁伟民正式退役,被安排担任中国女排主教练。那时中国女排是世界上的三流队伍,日本俱乐部女排来访,中国女排都打不过,输得一塌糊涂。

这深深刺痛了袁伟民和队员的心,他发誓要带领中国女排打翻身仗。

1975年郑沪英怀孕了,袁伟民不在身边,她只得自己照顾自己,胎儿6个多月时,她还挺着大肚子带队训练。

袁伟民夫妇与儿子

那时打电话很不方便,袁伟民只得写信问候妻子,向她表示歉意。

郑沪英在信里回复丈夫:我是运动员出身,没那么娇贵,能够照顾好自己。你安心打球,争取以好的成绩迎接咱们宝宝的到来。

不久,郑沪英在南京诞下儿子袁粒,直到妻子生产那天,袁伟民才赶到妻子身边。

那时郑沪英带着儿子在南京生活,夫妻两地分居。为方便袁伟民安心工作,1976年郑沪英被调入国家体委群体司上班,一家三口终于团聚了。

袁伟民挑选了12名队员,平均年龄20岁,平均身高1.76米。主攻手张蓉芳是队里最矮的,只有1.74米,比二传还矮。

但张蓉芳技术全面,能攻善守,袁伟民便将她当主力培养。中国女排技术薄弱,1974年世界锦标赛只夺得第14名。

袁伟民与女排队员梁艳

郎平与陈招娣(右)

为了打翻身仗,袁伟民采用魔鬼训练,经常将队员们练哭。晚上加练时,只要有一个队员达不到要求,所有队员都要跟着加练。

有时训练馆里哭声一片,但哭过后队员们又含泪在地上鱼跃、翻滚。队员们心里有怨气时,就想着与教练对抗。

有一次袁伟民穿了一件新羊绒背心,带队训练出汗后,他将羊绒背心脱下来,挂在墙壁上。结果陈招娣将羊绒背心穿在身上,故意在地上翻滚,将羊绒背心磨了个大洞。

袁伟民发现后,没有问是谁弄破的,就当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

晚上回家,郑沪英很心疼:你的羊绒背心怎么第一天穿就破了?袁伟民随口说:我不小心弄破了。郑沪英没有追问下去。

03

青年袁伟民

那时袁伟民每天早晨6点就出门,一直要忙到深夜才回家,儿子根本见不到他。他回家时儿子睡了,他早上上班时儿子还没起床,因此儿子从小与袁伟民不亲。

有一次,郑沪英感冒发烧,训练馆离家很近,袁伟民却没有回家送妻子去医院。儿子小小年纪陪妈妈去医院,一路上母子俩都流泪了。

从此袁粒就不叫袁伟民爸爸,对父亲也很冷淡。袁伟民心里很难过,觉得自己亏欠妻儿太多了。

1977年,袁伟民带领中国女排出访日本。日本电视台《日本经济新闻》栏目在评述中国女排对日本队的比赛时,说中国队距离世界最高水平还差半步。日本排球界前辈冈田先生给出答案,说中国队12名队员技术全面,但缺少一锤定音的主攻手。

这深深触动了袁伟民:是呀,要夺取世界冠军,队里必须有一位世界级超级重炮手。于是袁伟民从地方队选队员,在北京女排发现了郎平。

袁伟民与郎平

当时17岁的郎平身高已经达到1.84米,但身体素质和技术都不太好,长得细皮嫩肉的。

排坛要培养一名优秀运动员,需要3年打基础,5年成才,7年成器。但时间不等人,袁伟民破格启用郎平。

郎平一进队,袁伟民就将她当主力主攻培养,顶替当时正处巅峰期的杨希。

半年后,袁伟民率领中国女排出访日本,战绩胜多负少。日本媒体报道:郎平打乱了日本队的阵脚,她的出现让中国女排的水平提升了一大截。

1981年世界杯女排赛,袁伟民获最佳教练员

1981年11月首次赢得世界冠军的中国女排合影

1981年11月,第3届女排世界杯在日本举行,袁伟民带领中国队七战七捷,夺得冠军。

当时中、日、美是世界实力最强的3支球队,中国女排与美国队的半决赛,与日本队的决赛都是打满5局,鏖战两个多小时最终险胜。

中国女排夺冠后,郎平成了世界各支球队研究的对象,他们喊出要打败中国队,必须首先制住郎平的口号。

然而郎平依然跻身世界排坛,对手很少能抑制住她。

1982年9月,第九届世界女排锦标赛在秘鲁举行。预赛中,中国女排0比3输给了美国队,队员们承受巨大压力。

1982年9月25日,在第九届世界女排锦标赛上,中国女排勇夺冠军

在回驻地的汽车上,袁伟民轮流给队员们做工作,结果他太劳累,晕车恶心,呕吐。

队员们没有辜负他,此后以6个3比0战胜所有对手,取得了两连冠。郑沪英在家里收看比赛,当中国女排夺冠时,她在电视机前热泪盈眶。

04

1983年,中国女排进行了大换血,曹慧英、孙晋芳等7名老队员离队,队里补充了姜英、候玉珠、苏惠娟等新鲜血液。

由于新队员多,中国女排的水平一下子下降了。为了实现三连冠的目标,袁伟民干脆住到了运动队。其实他的家离训练馆走路只需十多分钟,但袁伟民一个月也难回一趟家。

袁伟民

他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很厉害也舍不得去医院。离1984年春节只有几天时,袁伟民又带队去湖南郴州冬训。

郑沪英带着儿子在家里过年,年夜饭是她与儿子两个人吃。因为袁伟民不在家,母子俩也没什么心情吃团圆饭。

春节还没过完,袁粒就写信抱怨父亲,说父亲给他和妈妈带来了寂寞和冷清,说父亲将排球看得比家人还重要。

袁伟民看着儿子的来信,酸泪不知不觉涌了出来。

这年3月,袁粒患上了急性阑尾炎,在医院做手术,袁伟民没有陪儿子手术。儿子住院一个星期,他也没有去看过。直到儿子出院那天,袁伟民才利用中饭时间去医院接儿子回家。

左起:巫丹、张蓉芳、梁艳

袁粒心中有怨气,对父亲表现得很冷漠。袁伟民想逗儿子说句话,但袁粒就是不开口。将儿子送回家,袁伟民屁股还没坐热,又赶回队里带队训练。

1984年7月,第23届奥运会在洛杉矶举行。8月3日小组赛中,中国女排以1比3不敌美国队,但累计总分为47:46,中国队还多得了1分。

中国女排失利,主要是郎平发挥失常,她非常自责。在运动员餐厅吃饭时,郎平端着盘子避到一边,张蓉芳马上跟了过去。

张蓉芳还没开口,郎平的泪水就滴在盘子里。两人没有心思吃饭,坐到外面的草坪上。紧接着袁伟民也出去了,其他队员也围了过来。

袁伟民给郎平做工作:对手把你每个动作都分解了,人脑和电脑加起来对付你,你怎能不失误?拿得起,放得下,才是大将风度。人要敢于向自己提要求,非把下面的球拼下来不可。

候玉珠

1984年8月7日,洛杉矶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夺冠,实现三连冠

这样一来,郎平冷静了。此后的比赛郎平所向披靡,找回了铁榔头的雄风。

半决赛,中国女排以3比0战胜日本队后闯入决赛。

8月8日,中美女排争夺金牌战打响,首局比赛中国队以14比9领先,结果被美国队追到了14平,场上的竞争呈白热化。

关键时刻,袁伟民换上新队员候玉珠发球。候玉珠连发两个长距离上手飘球,直接得到两分,中国女排以16比14赢了首局后,美国女排的心理崩溃了。最后中国女排以大比分赢了第二局、第三局,从而实现了三连冠。

队员们哭了,袁伟民流泪了,远在北京的郑沪英哭得不能自已。

05

袁伟民

回国后,袁伟民与儿子进行了一番长谈,讲述了自己这些年带队承受的压力,及心中那份为国争光的信念。

郑沪英也教育儿子要理解父亲,袁粒终于叫了一声爸爸。这是6年来儿子第一次叫爸爸,袁伟民热泪盈眶。

1984年女排取得三连冠后,袁伟民卸任中国女排主教练职务,被任命为国家体委副主任。此后他仍心系排球,以另一种方式为中国女排做贡献。

从1992年起,袁伟民又先后担任中国足球协会主席、中国奥委会副主席、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理事长、亚洲排球联合会主席、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等职务。

因年轻时拼得太狠,袁伟民患有低血糖。1997年亚洲女排赛在泰国举行,袁伟民上台颁奖时晕倒了。医生检查后,说他是低血糖。

袁伟民与郎平

此后袁伟民再出去参加活动,郑沪英就在他的包里放点小甜食,让他补充血糖。

袁伟民敬业勤勉,虽然离开一线排球教练工作,但依然有各种行政事务缠身。他两三年才回一次老家看望父母,平时也不着家。

郑沪英一个人将家撑起来,以至于她的双手特别粗糙。

袁粒彻底理解了父亲,父亲不去学校开家长会,他不发牢骚。袁粒中考、高考时父亲都没有陪同,他理解父亲。

2000年4月,袁伟民被任命为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这年的悉尼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夺得28枚金牌,震惊世界。

06

袁伟民与妻子

2004年12月,65岁的袁伟民正式退休。在职时自己欠妻儿太多,现在退休了无事一身轻,袁伟民努力弥补对妻儿的亏欠。

在家里袁伟民帮妻子做家务,做饭、拖地、擦抽油烟机,什么活都干。袁伟民动手能力也很强,为了省钱,他还用饮料瓶自制衣架。

一有空他就与妻子在家里包饺子、做酱牛肉,这样既可口又卫生。郑沪英出于对丈夫的身体考虑,不准他再抽烟,袁伟民果真戒烟了。

2006年,袁伟民的岳母因病离世,他与妻子赶到南京处理后事。袁伟民有一双旧球鞋舍不得扔,他脱下来让妻舅给他保管,说以后再到南京做客,不用再买新的。

袁伟民节俭的生活做派,得到了亲友的交口称赞。

袁伟民

2009年,袁伟民出版了自传《袁伟民与体坛风云》,该书记载了袁伟民从事体育工作47年的风雨历程,及他对中国体育的思考与总结。

此书全是袁伟民一个字一个字写下来的,妻子和儿子是他的第一读者,帮他校正。

该书出版后,在体坛掀起波澜,袁伟民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他心情不免暗淡,妻子和儿子在家开导安慰他,陪他出去打网球,打高尔夫球,袁伟民很快又快乐起来了。

袁粒大学毕业后从事影视文化工作,婚后育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

此前袁伟民没有陪伴儿子成长,现在他就将对儿子的那份爱移植到孙子孙女身上。他经常去儿子看望孙辈,每次去都要给他们带礼物和玩具。

袁伟民书法作品

有时袁伟民还会将两个孩子接到家里照顾。袁粒和妻子一有什么事,只要打个电话,袁伟民就会过去接孩子。

袁伟民热爱书法,与书画大师范增是好友,他平时在家里练书法。儿子制作体育访谈栏目《较量》时,片名就是由袁伟民亲手题写的。

2019年,袁伟民80岁了。当运动员时,他的两个膝盖做过微创手术,半月板也拿掉了半个。因为两条腿的半月板不平衡,袁伟民走路有些别扭。

只要袁伟民出门,儿子会跟在身边,搀扶父亲上下楼。袁伟民的右脚跟肌腱断过,现在一到阴雨天气就隐隐作痛。老伴郑沪英平时在家里给他按摩,还给他买一些药物涂抹。

左起:郎平、袁伟民、陈忠和

2022年6月,袁伟民已经83岁了。他气色很好,精神矍铄,偶尔还出去参加活动,大部分时间他与老伴待在家里练书法、做家务。

遇到重大节日,袁粒会带着一家过来与父母团聚。晚年的袁伟民心态平和,生活跟普通老人没什么两样,他非常知足。

-END-

原创不易,敬请点赞关注!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