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名人大讲堂·对话黎海超:考古就像破案通过手中的证据去解答难题

极目风水 78 0

封面新闻记者 闫雯雯

7月10日下午3:30,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历史学部主任,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将在名人大讲堂开讲。作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项目首席专家、执行专家组组长,王巍主持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见证了许多遗址的发掘和研究工作。他将在7月10日的名人大讲堂上讲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亲历记,解读这一工程的主要成果和重要意义。

2022年,名人大讲堂提档升级,开启名人大讲堂之考古季,全新的专家阵容,全新的讲座主题,从不同维度对古代四川进行立体还原。不仅如此,在大讲堂之后,还设置了圆桌会环节,邀请著名学者与主讲嘉宾进行对话,以专家的角度进行观点碰撞。

本次讲座邀请了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黎海超作为嘉宾,参与圆桌会的讨论。封面新闻记者在本次名人大讲堂之前,与黎教授聊了聊。

看过央视三星堆发掘直播的人都不会对黎海超感到陌生。作为三星堆新一轮发掘5、6、7号坑的发掘负责人,每次直播他都会出现在电视上,为大家解惑。实际上,黎海超的研究领域并不仅仅局限于三星堆,他的主要研究领域在陶器和青铜器方面,足迹遍布中国陕西、安徽、湖北、河南、云南,还参与了在老挝、斯里兰卡等地的考古发掘工作。

在黎海超看来,考古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考古其实跟刑侦、破案都挺像的,都是通过手中的证据去解答一个难解的问题。我们手中的‘证据’也都是很零星和破碎的,通过这些残缺的材料,用各种各样的手段,去揭示一个真相。这个探索的过程,本身就特别有意思。

当然,在揭示真相之前,考古会有大量乏味而枯燥的基础工作,才能获得足够的证据。

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来看,这也是一个追寻和探索中华民族文化根源的一个过程。通过一个个考古遗址,完成中华民族溯源问题的拼图。

考古虽然是一门人文学科,但如今越来越多地与黑科技联系起来:文物要进行扫描,进行分析。黎海超同时还是四川大学文物分析实验室的主任。将考古跟科技相结合,是未来考古发展的一个趋势。

黎海超是文科出身,学的是考古。在考古科技方面,也是一点点将自己的知识背景填充起来的:就是想要找一个方法,将考古跟科技更好地结合起来。人文学科和自然的科学融合起来比较难,我们搭建的这个实验室,想要探索的也是如何能更好地将考古和科学融合起来。

很多人对黎海超的认识是通过三星堆考古,他对发掘质量以及后期的整理研究,都有很多工作需要做,他也是一名教授,在学校里还承担着授课、带学生、做研究的任务:现在在三星堆发掘的队员,都是我带的学生。我也尝试着将教学跟三星堆的工作结合在一起。

7月10日下午,封面新闻将通过封面APP进行全程网络同步直播,黎海超将在圆桌会讨论环节登场,与王巍教授进行一场思想的对碰。

名人大讲堂由实施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封面新闻承办,除在线下邀请观众现场聆听外,还开启了线上同步直播,让观众足不出户便能领略名家风采。自2018年11月正式开讲以来,名人大讲堂已经举办了32场精彩讲座,邀请到包括李敬泽、阿来、郦波、于丹、齐东方、霍巍等历史人文、自然科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与观众一起领略传统文化的深度和广度。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