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过年要给压岁钱?这个习俗的由来是什么?
大人给小孩压岁钱,这是从古人流传下来的习俗。这个习俗的由来是中华五千年来就有了,具体是哪一年开始,已经无从考究,过年给小孩子压岁钱,就是一种比较吉祥的事。
很多人视为负担,避之不及,也有很多人喜欢这种方式。其实只要是存在的,就有道理。我说一说这种习俗的好处。
1.这是一种大人之间联络感情的方式。
逢年过节,亲戚之间互相走动。你给我家带一点礼,我回敬你家。你给我家孩子发压岁钱,我也要回敬你家。除了个别辈分比较高的,其他基本上能够扯平。既然大家都能扯平,是一个零和游戏。还有必要玩吗?
2.其实很有必要。
钱和礼品在流动当中已经产生了价值,你送给我礼,给我孩子压岁钱。就代表重视我们之间的关系。而关系是靠走动的。走动的越多关系越好。而对于一些辈分长的老人,发出去的压岁钱可能会多一些,但这也无妨,他们收到的礼品也会多嘛。说白了成年人之间还是利益。依靠利益联络感情,依靠感情滋养利益。
3.大人给孩子发压岁钱,对孩子也是一种感情培养和施恩。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记得谁给他发了压岁钱。他可能不懂大人之间的那种利益往来,但是谁给他发了压岁钱,他心里肯定是很高兴的。这样也能建立起晚辈和长辈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
4.但原则上来说,压岁钱不能超过个人的承受能力。
压岁钱只是一种形式,不能攀比不能虚荣。一些经济越发达的省份和地区,压岁钱的份额反而越少。比如广东地区,一般就是几十块钱,意思意思就行了。越是不发达地区,攀比现象越严重。我们应该回归到压岁钱的本质。毕竟他只是联络感情的一种工具,并不是感情本身。
压岁钱的传说 压岁钱有什么传说
1、压岁钱(在广东叫做“俾利是”),年节习俗之一,其本真来由无考,传说是为了压邪祟。除夕夜吃完年夜饭,长辈要给小辈压岁钱,以祝福晚辈平安度岁。压岁钱是小儿新年最盼望的礼物。压岁钱相传起源较早,但真正在全国范围流行是在明清时期。古代的压岁钱有特制钱与一般通行钱两种。特制的压岁钱是仿制品,它的材料或铜或铁,形状或方或长,钱上一般刻有“吉祥如意”、“福禄寿喜”、“长命百岁”等。压岁钱,有直接给予晚辈的,有的是在晚辈睡下后,放置其床脚或枕边。压岁钱本来是祝福的意义。压岁钱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驱鬼,保佑平安。压岁钱最初的用意是镇恶驱邪,因为人们认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压岁钱压祟驱邪。
2、消灾:汉族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恶鬼妖魔或“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清吴曼云《压岁钱》的诗中云:“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由此看来,压岁钱牵系着一颗颗童心,而孩子的压岁钱主要用来买鞭炮、玩具和糖果等节日所需的东西。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压岁钱的数额从几十到几百不等,这些压岁钱多被孩子们用来购买图书和学习用品,新的时尚为压岁钱赋予了新的内容。
压岁钱节日风俗
说起春节的习俗,首先想到的应该就是压岁钱了吧。毕竟每一份压岁钱都包含了长辈们满满的祝福,也是小朋友最期待的礼物。
压岁钱的习俗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从最早的“压祟钱”,到后来的“压惊钱”,再到现在的“压岁钱”,虽然每个时期都有着不同的故事,但它所包含的美好祝福却是亘古不变的寓意。
汉代:最早的压岁钱
最早的压岁钱出现于汉代,又叫压胜钱,并不在市面上流通,而是铸成钱币形式的玩赏物,有避邪的功能。钱币正面一般铸有“万岁千秋”、“去殃除凶”等吉祥话和龙凤、龟蛇、双鱼等吉祥图案。
关于压岁钱,有一个故事。传说古代有一个叫“祟”的小妖,黑身白手,每年年三十夜里出来,专门摸睡熟的小孩的脑门。小孩被摸过后就会发高烧说梦话,退烧后也就变成痴呆疯癫的傻子了。人们怕祟来伤害孩子,整夜点灯不睡,就叫“守祟”。
唐代:宫廷才有的习俗
到了唐代,压岁钱只是在宫廷内盛行。当时春节是“立春日”,是宫内相互朝拜的日子,民间并没有这一习俗。《资治通鉴》第二十六卷记载了杨贵妃生子,“玄宗亲往视之,喜赐贵妃洗儿金银钱”之事。这里说的洗儿钱除了贺喜外,更重要的意义是长辈给新生儿的避邪去魔的护身符。
宋代:压惊钱
宋元以后,正月初一取代立春日,称为春节。不少原来属于立春日的风俗也移到了春节。春日散钱的风俗就演变成为给小孩压岁钱的习俗。据史书记载,宋神宗时,王韶的幼子南陔,在元宵节观灯时被歹徒掳走,途中正好碰到皇家车队经过,南陔大声呼救得以脱险。他后来随车入宫,神宗赐予金犀钱以压惊,从此馈赠“压岁钱”更成为流行时尚。“压岁钱”因此而又被称之为“压惊钱”。
明清时期:用红绳串起铜币
明清时期的压岁钱大多数是用红绳串着赐给孩子,“以彩绳穿钱编为龙形,谓之压岁钱。”一些地方把给孩子压岁钱叫“串钱”。
明清时期的小说也对“压岁钱”进行了不少记载:《红楼梦》中描述,宁国府除夕之夜祭祖后,贾母归了正座,贾敬、贾赦等领了诸子弟给她行礼。行礼、受礼完成后,又“散压岁钱、荷包、金银锞等物”。第五十三回提及压岁钱:……俱行礼后,左右设椅,然后按长幼挨次就座受礼,男女小厮,两府丫环,亦按差役土、中、下行、行礼毕,然后散了压岁钱、荷包、金银等物。
民国时期:红纸包钱
民国以后,则演变为用红纸包一百文铜元,其寓意为“长命百岁”,给已经成年的晚辈压岁钱,红纸里包的是一枚大洋,象征着“财源茂盛”、“一本万利”。货币改为钞票后,家长们喜欢选用号码相联的新钞票赐给孩子们,因为“联”与“连”谐音,预示着后代“连连发财”、“连连高升”。
压岁钱习俗含义
压岁钱起源于古代关于妖魔“崇”的传说,大人们为了防止“崇”来伤害孩子,便在年三十的晚上在孩子枕头下面用红纸包上铜钱驱赶它,于是叫做“压崇钱”,后来演变为“压岁钱”;象征着长辈对晚辈的祝福,平平安安地度过一岁。
春节习俗:
换新衣
过年穿新衣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含“送旧迎新”之意。作为古老的习俗,过年穿新衣,在南北朝中就有记载。宗懔的《荆楚岁时记》记载南朝风俗,就说到正月初一“长幼悉正衣冠”。穿新衣是新春最基本的“礼仪”,一定要为自己准备一套,以红或者其他艳丽的色彩着身,喜气洋洋迎春节。
大扫除
“小年”是中国人春节大扫除的日子,北方是腊月二十三,南方是腊月二十四。人们通常在这一天扫尘,边边角角,细细清扫;同时也会清洗衣物,准备干干净净过新年,这些都寓意着“新年要有新气象”。还没大扫除的你赶紧行动吧。
备年货
春节期间至少有7天的假期,所以要提前准备好吃的用的。年末的大小商场或市集总是有着琳琅满目的商品、拥挤的人群、和耳边“恭喜发财”等贺新春的歌曲。才逛一会,各色年货便在不知不觉间装满了一整车。
贴春联
春节期间写春联、贴春联,早已成为一种民族观念的展示和人文精神的象征,王安石就在《元日》中描写到“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春节场景。在古代时人们认为桃木有辟邪的作用,所以过年时会在门口挂两块方形桃木,后来在桃木上写上字就称为“桃符”,也就是最初的春联了;而“春联”这词的出现是在明代初年。每逢传统的新春佳节,无论东西南北,到处是红彤彤的一片,十分喜庆。
标签: 压岁钱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