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地行星有四颗分别是哪些?
天文现象 来解答类地行星有四颗分别是哪些?在太阳系小行星带的内侧,是四颗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它们由固态的岩石和金属构成,体积较小,密度较高,自转较慢,表面呈固态,没有光环,卫星较少。
类地行星
简介
在太阳系小行星带的内侧,是四颗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它们由固态的岩石和金属构成,体积较小,密度较高,自转较慢,表面呈固态,没有光环,卫星较少。
水星
最靠近太阳,也是永久受害者,无法产生保护性的大气层。因经常受到来自宇宙的撞击,其表面日益坎坷不平。由于缺乏绝缘物,水星温差极大,向阳面炽热,背阳面寒冷。
金星
金星的活火山具有补偿大气层的作用,然而在高温下,水分蒸发殆尽。没有水,金星就无法实现使碳回归地壳的循环。二氧化碳浓度无休止地上升,导致了不可抑止的温室效应。金星的温度高得可将铁熔化,无法孕育任何生物。
地球
距离太阳的远近适中,既可使水以液态存在,又能接受太阳温暖的照射,因此具备生命存活所必须的平衡状态。火山运动再造了大气层,而水循环又使二氧化碳浓度得到控制。生物在消耗二氧化碳的同时也产生臭氧层来过滤太阳辐射。
火星
试图演变成一个包容生命的好客之家。最初取得了部分成功,表面有了海洋与河流,不幸的是由于质量太小,没有足够的引力固定大气层。
何谓类地行星? 哪些是类地行星?
简单地说:类地行星(八大行星分为三类:类地行星(包括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及远日行星(天王、海王).)是与地球相类似的行星.它们距离太阳近,体积和质量都较小,平均密度较大,表面温度较高,大小与地球差不多,也都是由岩石构成的.
详细地说:宇宙中是否存在和地球相类似的行星?我们地球是宇宙独一无二的骄子吗?这是非常深刻的问题.迄今为止没有人给出肯定或者否定的回答.天文学家已经在银河系发现若干和地球相似的表面由岩石构成的行星.它们的质量远远超过地球,也缺乏围绕旋转的类似太阳的星球,而是围绕已经死亡的星体旋转.现在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有了里程碑式进展.科学家在太阳系外部发现了一个和地球非常相似的行星.其行星编号为155,是太阳系外最小的行星.其半径是地球的2倍,质量是地球的7.5倍.距恒星300万千米(0.021天文单位).这个行星的轨道周期为1.94天.其轨道大小只有太阳系水星轨道的十分之一.这颗新发现的行星所在的星系名为Gliese 876.它围绕一颗名Gliese 876的恒星运行.
研究组科学家认为,虽然没有直接证据表明这颗行星的表面是由岩石构成,但是从质量的测定排除了它是木星那样的气体构成的行星.数据表明,它很可能是具有镍/铁岩石或者硅覆盖物的地形结构.介于地球陆地结构和天王星/海王星的热化的巨大冰结构之间.它具有稠密的蒸汽云层.
这项成果是由位于夏威夷莫纳克亚山顶的凯克天文台观测得到的.凯克天文台拥有2台全世界最大的10米光学巨型望远镜.每一台有8层楼高,重350多吨.这次的成功发现也要归功于凯克天文台技术的改进——光谱仪CCD探测器的精确度提高,从3米/秒提高到1米/秒,为今后能够发现银河系内质量和地球相当的行星打下了基础.
寻找类地行星
人类从几千年前起,就开始了拓展疆土的努力.
《山海经》称:"禹使大章步自东极至与西垂,二亿三万三千三百里七十一步;又使竖亥步南极北尽于北垂,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中国人在400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了大规模、有组织的地理测绘和国土资源普查工作,堪称中国的地理大发现.
从汉代起,中国人的眼光开始瞄准海洋.到了唐、宋以后随着中国造船技术的高度发展,中国和印度、波斯、阿拉伯的商船经常往来于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15世纪初,郑和在不到30年间7次下西洋.对于郑和下西洋,李约瑟博士这样评价:时间最早,规模最大,造船技术航海技术最先进,海上力量最强,超越了当时世界海军总军力.然而,最后的地理大发现,却是由欧洲人完成的.
15世纪末,由西班牙及葡萄牙发起并完成的地理大发现,将世界版图大幅扩展.随即,"陆权帝国"步入衰亡,"海权殖民帝国"崛起,地球从此成为一个整体.
上世纪80年代起,地球人的眼睛,开始瞄准太阳系外的行星.从1995年2月开始,"凤凰计划"开始利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的帕克斯64米射电望远镜,观测200光年以内约1000颗邻近的类日恒星,但至今找到的100多颗太阳系外行星,几乎全都是由炽热的气体组成,而不是由岩石和矿物组成的类地球行星.
2003年12月,英国科学家宣布,在离地球25光年远的恒星"织女星"(Vega)周围,可能环绕着一颗与地球相似的类地行星.
寻找太阳系外行星最大的困难,就是行星本身不发光,反射的信号极其微弱,恒星的光芒要比它周围的行星亮100万100亿倍,必须屏蔽掉恒星的光亮才能突出行星的特征.美国航空航天局准备多方面解决这个问题.
在智利拉西拉(La Silla )天文观测台工作的瑞士与法国天文学小组发现了新的类地行星.这颗行星的体积与海王星相当,质量约为地球的十七倍,它与太阳系的距离约为20.5光年.
该行星在围绕着处于天秤座的G1 581红矮星(G1 581红矮星的质量约是太阳的三分之一)做高速运转.据天文学家们观测,它围绕该红矮星旋转一周只需要五天时间.
欧洲南方天文观测台的科学家们在向外界宣布这一新发现时表示,他们暂时还没有为该行星找到一个合适的名字.
天文学家们称,我们所处的银河系中大部分恒星都类似于G1 581红矮星,我们太阳系附近的恒星中有80%都属于这一类型.天文学家们对研究这类非气态的巨大行星很有兴趣.据从事此项研究的法国天文学家哈维尔-德尔佛塞表示:“我们的这一发现说明一些不大的恒星周围也存在着普通的行星.这也给了我们一个启示:红矮星也可以成为我们探寻其它类地行星的一把钥匙”.
天文学家们还称,在目前已发现的170多颗行星中,只有5颗行星体积小于新发现的这颗行星.天文学家们在观测此行星时使用了HARPS系统和智利北部天文观测台的天文望远镜.
欧洲天文学家们还解释称,本次发现的这颗行星在距离G1 581红矮星六百万公里的区域内运转,其表面温度约为150摄氏度.作为比较,太阳系内距太阳最近的行星--水星与太阳的距离为五千八百万公里,它围绕太阳旋转一周需要88天.
类地行星有哪些?
类地行星包括水星、地球、火星、金星。类地行星是与地球相类似的行星。它们距离太阳近,体积和质量都较小,平均密度较大,表面温度较高,大小与地球差不多,都是由岩石构成的。类地行星的成分主要以硅酸盐石为主,结构大致相同:一个主要是铁的金属中心,外层则被硅酸盐地幔所包围。它们的表面一般都有峡谷、陨石坑、山和火山。
水星最接近太阳,是太阳系中最小最轻的行星。常和太阳同时出没,我国古代称它为“辰星”。赤道半径2440千米,质量(地球质量=1)0.0553。
水星表面有许多陨石坑而且十分古老,它也没有板块运动。水星的密度是太阳系中仅次于地球,密度第二大的天体。水星有一个小型磁场,磁场强度约为地球的1%。
金星在中国古代称之为太白金星。黎明前出现在东方天空被称为“启明”;黄昏后出现在西方天空被称为“长庚”。直径12105千米,质量(地球质量=1)0.8150。金星的自转非常不同寻常,一方面它很慢,另一方面它是倒转的。另外,金星自转周期又与它的轨道周期同步,所以当它与地球达到最近点时,金星朝地球的一面总是固定的。
地球是我们人类的家园,是太阳系中密度最大的星体。地球表面71%为水所覆盖,29%为陆地。地球的大气由77%的氮,21%氧,微量的氩、二氧化碳和水组成。
火星赤道直径6796千米,质量(地球质量=1)0.1074。火星在史前时代就已经为人类所知,它被认为是太阳系中除地球外人类最好的住所。火星上曾有过洪水,但看来只存在很短的时间,据估计距今也有大约40亿年了。
类地行星
标签: 类地行星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