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有云:太岁当头坐,无喜无祸,意思是到了自己的生肖出生年,会遇到所谓的岁冲(也叫坐太岁)或者犯太岁(正冲)。另外两个生肖会有年破(正冲太岁,偏冲太岁),也就是每年都会有三个生肖被太岁星冲克。
然而,什么是太岁?按理说本命年好运,怎么会犯太岁呢?这一切都要从太岁信仰开始。
“太岁”的由来
民间传说太岁是凶星,起源于木星(又称岁星),又称四季寒暑或十二小时之神为太岁。
中国古代相信天人感应。通过观察太阳、月亮和星星,认为星星的光晕亮度变化、太阳和月亮的侵蚀以及星星的排列方式和运行方向都是事情发生的征兆。它对应于世界上的好坏,逐渐衍生出对星星的信仰,并被神性化。
然而,太岁起源的确切时间点难以考证,但从相关文献记载中可以知道一两个。《礼记月令》:立春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医生迎春东郊。东汉经学家郑玄注意到:王居明堂礼说:五里迎岁,盖殷礼也。虽然不确定东汉学者说的是否正确,但保守估计太岁信仰可以追溯到西周。
根据出土于陕西临潼的西周青铜器利贵上的铭文记载,年鼎克昏夙又商。楚是指西周武王在伐商牧野之战的甲子日,因岁星当位而战胜胜胜利。后人的《国语》、《荀子》、《史记》等经典记载了避岁(攻打年当之国必败),对先秦两汉的军事决策影响不容小觑。然而,在这个时候,太岁和星星仍然混为一谈。直到战国晚期,太岁才逐渐取代星星,从避岁星变成避太岁;直到汉武帝,太岁才从星星的概念中分化出来,实现独立。
总之,岁星是主祸福吉凶的星星。
从星星、小说人物到掌握吉凶的神灵
除了中国古代天文学中的星星,太岁离中国人不远。
以宋代话本《大宋宣与遗事》为基础,开发的章回小说,也被誉为中国文学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书中描述了阮三雄的老大阮小二。除了后来担任梁山泊东南水寨水军领袖,在天冈星座排名第27位的天剑星外,他的江湖浑号太岁代表了这个人极其凶猛,普通人不敢在太岁头上动土。
另一个例子是明代的神魔章回小说《封神演义》。书中记载,姜子牙协助周武王姬灭商后,奉太上老君和原始天尊法令前往封神台策封众神。其中,商纣王的长子和商朝的太子殷郊被封为值岁君太岁之神;原商朝上的医生杨仁被封为甲子太岁之神,下属有10位值日众星,如增福神韩毒龙、损福神薛恶虎。除了循周日星宿的度数,任务还包括检查世界过去的原因,即检查世界的过失和罪过,掌管好坏,这也意味着明民间已经把太岁视为神界对人界的监督神,与运势挂钩。但《封神演义》中记载的太岁部神总数只有12位,与后来从六十甲子衍生出来的60位值年太岁星君总数仍有差距。
历史上安太岁的习俗
中国传统以农业为基础,始终非常重视春耕季节,以求秋季丰收。如果农产品收获道歉,可能会影响政权的稳定。因此,如明清时期,皇帝每年仲春亥日都会先祭祀和亲耕农坛(也称为借田),这表明皇室非常重视农业。清朝时期,土牛、祭祀对象芒神(春神)、太岁三大吉神融为一体。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的先农有一座太岁殿,代表了太岁与春天祭祀农神的直接关系。此外,北京白云观更奉献六十元辰神。随着中国皇帝制度的结束,皇帝立春祭祀土牛、太岁等吉神的仪式成为历史。当太岁信仰再次复兴时,太岁被视为凶猛的神,认为不能侵犯太岁。
事实上,清朝之前没有安太岁的说法或仪式。研究人员认为,从意义上说,与安太岁最相似的是北京独特的顺星习俗(又称祭星或祭顺星)。他们在农历正月初八至白云观赏祭祀星星,为明星祈祷未来一年的祝福。
追根溯源,据说金章宗为了为重病的母亲瑞圣皇太后祈祷,在皇太后的出生年、出生日的正月初八、丁毛日祭祀出生日的元辰神。后来皇太后康复后,金章宗建立了十方天长观(白云观前身),主要祭祀丁毛年的元辰神,陪同其他59位元辰神。清初白云观重建时,不再祭祀60元的陈神,而是60岁的神,成为定制。
无论是太岁还是吉祥还是凶猛,一般来说,在农历第一个月祈求新的一年,国家和平与人民和平,个人和平与健康,不要太迷信,理解安太岁实际上是为人们寻求好运和避免邪恶的心理,这并不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