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而立的意思(并肩而立的意思)

极目风水 80 0

专题前言

从今天开始,我们会不定期推出《论语》专题,专题主要由学生撰写。有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希望在感悟先哲智慧的过程中,和大家一起赞叹至圣先师的远见卓识。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学生注释

有:同“又”。

立:站得住的意思。

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而立的意思(并肩而立的意思)

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从:遵从的意思;

逾:越过;

矩:规矩。

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

一般而言,指对那些于己不利的意见也能正确对待。

.分辨真假,判明是非。

孔子说:“我五十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辨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不越出规矩。”

学生赏析

在本章里,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作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

这几句里,我最喜欢“从心所欲,不逾矩”一句。

前两天我们讲到填词,我上课的时候,也偶尔会让学生对对联和填词。每当这个时候,我都很和学生强调平仄和格律,因为作古诗一定要从格律入手,否则写出来的诗就会变成“老干体”,或者“打油诗”。所以填词写诗开始,也是戴着脚镣跳舞,后来就从心所欲不逾矩了。

而当你熟练地掌握格律之后,格律就会为你所用,而不会束缚你了。

比如李白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没人会指摘他不合平仄。

而立的意思(并肩而立的意思)

同样,经常有朋友问我怎么辅导高中生写作文,高考作文到底要不要套路。

这也需要一个先走进格子,再走出格子的过程。

写作文无外乎起承转合,议论文也逃不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路子;有的老师甚至总结出“正反深联总”的口诀;记叙文总少不了悬念和意外。

写作初入门的学生,常常搞不清文章的逻辑关系,论证问题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这个阶段,不靠模仿和套路是行不通的。

但当学生掌握了论证的基本方法之后,自然也可以突破套路。就好像鲁迅写《灯下漫笔》,开头用那么多笔墨写自己换纸币的故事,这在一般人笔下是行不通的,而在鲁迅这里,就是剥茧抽丝,层层深入。

我看到过有朋友转载日本幼儿园对小朋友的要求,家长要给孩子准备各种各样的物品。

“办理入园手续的第一天,幼儿园就要妈妈们准备若干个大大小小的包。包括书包(统一)、装毛毯的包、装餐具的包、餐具盒、装衣服的包、装备换衣服的包、装换下来衣服的包、装鞋子的包,然后A包多少厘米长,B包多少厘米宽,C包放在D包里,E包放在F包里等。经过两年,妈妈们都可以驾轻就熟,孩子也可以非常有条理地分门别类。试想日本人可以对垃圾精细分类处理不觉其烦,是否和从小所受教育有关?”

一般网友都是赞赏日本幼儿园的做法的,认为这样严格的要求,有助于帮助孩子养成遵守规则,重视自理能力的好习惯。但如果中国幼儿园这么要求,家长肯定又要吐槽事多了。

而到了,中国事情就不一样了。

头两天有家长吐槽,说因为给孩子包的书皮不符合老师的要求,而导致孩子作业不合格,家长对此颇为不理解,还有很多网友支持家长。

其实当了老师多年,我是深深理解老师的要求的。包书皮一件小事,可以给学生渗透很多东西,比如,如何传达老师的要求不走样,如何记清楚老师布置的任务,如何遵守规则,如何不搞特殊。

今年接了新高一,面对零零后,我不得不慨叹一句“神奇生物在哪里”。不要用蓝笔答卷,不要用铅笔,不要用修正带,名字写在右上角,答案誊抄在左上角……这样简单的小要求,一个班四十个学生,竟然有多一半不能做到,可想而知,是因为他们之前接受的教育太“灵活”的缘故。

中国人很多时候做事失败,就失败在对规则的处理太”灵活“,如果我们能从小死板一点,重视规则一点,长大也可以更随心所欲一点。

我不崇洋媚外,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希望中国也早一天像日本那样,把垃圾分类做得那么好。

西江月•中秋 金晓哲

无友不如己者

士不可以不弘毅 (《泰伯第八》)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学而•第六)

标签: 而立的意思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