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江,是两省一镇。江苏南京有乌江镇,安徽和县也有乌江镇。而且,两个小镇中间只隔着一条驷马新河。
虽然两地同名,但是最为人们熟悉的还是安徽和县的乌江镇,因为有一位英雄已经在这里长眠两千多年了。
和县乌江
这位英雄,就是西楚霸王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项羽二十四岁时跟着他的叔叔项梁在吴中起兵反秦,渡江北上,逐鹿中原。两年后,项梁战死。
项羽接过起义军的大旗,率领军队强渡漳水,破釜沉舟,在巨鹿以数万兵力一举歼灭秦军四十万主力,从而威震天下,并创造了军事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
项羽驻军长安灞上,为了诛杀刘邦,特意设了鸿门宴,但终因政治智慧不足,被刘邦狡猾逃脱。而后,刘邦进驻关中,与项羽展开楚汉相争。
而后项羽与刘邦在鸿沟签订和约,承诺以河北鸿沟为界,东为楚,西为汉,两人共同罢兵,平分天下。
而后,项羽按照约定,率兵东归。公元前220年,刘邦撕毁鸿沟和约,连同韩信等人率数十万大军围攻项羽。
项羽被逼往垓下,在那里被围住,后听到四面楚歌,以为兵败,爱人虞姬自刎。
后项羽率精兵突围而出,只剩 26 骑相随,被追止乌江。当地的亭长已经为他准备了渡江的船只,但项羽无颜见江东父老,不肯过江。
便把心爱的乌骓马送给了亭长,自己徒步持兵器迎杀追兵。终因寡不敌众,又不甘受俘,于是也拔剑自刎。
影视剧 项羽乌江自刎
宁静的小镇里,有一位英雄长眠于此
两千年前的金戈铁马的铮鸣声早已散去,曾经的楚汉相争也已在人们的脑海里变得模糊不清,似乎也只有眼前这脉脉的流水,在独自背负着历史烟云,默默诉说着成败英雄的前尘往事。
现在的乌江小镇,除了宁静的生活溪流外,你很难发现这里曾是一代霸主魂归西天的地方。
这里只是座淳朴淡然的小镇,深处这样宁静的地方,你会听见村舍间几声犬吠鸡鸣,你会看到炊烟袅袅落日余晖,你会闻到田埂上花草芬芳,以及厨房里飘出的饭菜香味。但就是寻不到战争的遗踪。
然而,历史有时是无情的,它会让霸王项羽这样的绝世英雄兵败自杀;历史有时也是无奈的,它不得不安排一些看似矛盾的事物共同出现在一个舞台上。
这个平凡的小镇,不得不接受它的命运,两千年前是英雄的死亡之地,两千年后,成了人们凭吊英雄的场所。
霸王祠又称项亭,屹立于乌江镇东南凤凰山上,坐北朝南,一边是烟波浩渺的长江,一条大道由香泉谷飘落而至,那是通往垓下的必经之路。
踏入祠内,迎面便是享殿。在享殿的门前,立着的香炉和烛台。
享殿
香炉上篆刻着“拔山盖世”四个大字。烛台上挂满了红烛燃尽后留下条条红泪,台前香烟袅袅不散,后人对这位英雄的纪念从未断过。
享殿里奉供着一尊2.6米高的仿青铜霸王立像,上方悬挂一块“叱咤风云”横匾。
望着塑像,仿佛听到项羽那雄浑苍凉的歌声: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享殿后面是墓区,通往墓台的石板神道两旁古松掩映,旁边立着四对石人石兽,粗犷简约。右边的地下台阶,灯光幽暗的墙壁上,是一条刻满浮雕的几十米长的墓道。
墓室中埋葬的只是项羽的衣冠冢,因为项羽死后,曾遭到汉军哄抢他的尸体,以至于身首异处,根本无法葬以全尸。
青石砌成的衣冠冢上,一抔黄土,坟草在风里飘荡。墓台四周有仿白玉栏杆,中间立着一方醒目的“西楚霸王衣冠家”碑石。
霸王祠依河而建,而这条河正是驻马河。当年项羽放弃过江打算,将乌骓马赠送给亭长,而随着赠马而来的是他生命的结束。
他到底该不该过江?
毋庸置疑,项羽是一位顶天立地的大英雄。然而英雄如他,也时常遭到世人的质疑。争议最为持久的便是,他到底应不应该过江?
南宋词人李清照曾作诗道: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首诗既是对项羽至高无上的赞誉——无论生死,都非世俗,又是对偏安一隅的南宋最无情的鞭挞!李清照在这首小诗中,鲜明地支持了项羽不过江东,宁死也不去做逃亡的懦夫。
然而,有人认为这只是项羽的意气之争,胜败乃兵家常事,为此而葬送生命,实乃愚蠢之极。他应该渡过江东,重整旗鼓,以图将来东山再起。
而持这种观点的就有唐代大诗人,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这么一说,似乎霸王真的应该渡江,但真是那么回事吗?
在我看来,项羽一生戎马倥偬,战无不胜,是真正打过大仗、见过大世面的人。所以在他生命的最终一刻,他有着无比清醒的头脑,他对眼前的形式,以及将来的事态早已洞明于胸。
当初他率八千江东子弟过江,今日却独剩他一人,为什么?因为战争。他没有颜面回去见江东父老,也没有能力改变这已成定局的时势。天下苦战久矣,早日结束这场战争,还天下以和平吧。
英雄气尽,自杀谢世已成必然。
北宋政治家王安石的诗,似乎是隔着一千多年的时空,与自刎于乌江的霸王遥相呼应。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犹在,肯与君王卷土来?